2010-05-07
收藏
“费尔兹数学奖”(Fields Meda1)是由世界数学大会颁发的数学最高奖项,首位获得此殊荣中国人正是丘成桐教授。丘教授虽然忙于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教职,但每年仍会预留四分之一时间给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培养本港数学精英。早前,丘教授更应香港资讯教育城邀请来港演说,与本港同学分享数学研究的种种体会。小记当然不会错过这次采访机会,跟丘教授讨教;想从大数学家身上借镜的同学,不妨作一参考。 不说不知,这位世界—流的数学家,其成长阶段都.在香港度过。而丘教授在数学界屡获殊荣,究竟他有什么治学的心得呢?
情有独钟
丘教授认为,做学问要做得好,培养兴趣相当重要。他回忆道:“小学时,自己的数学跟别人没有分别,成绩平平无奇,到了中学时代;由于得到几位数学科的良师悉心引领,开始对数学产生兴趣,尤对平面几何情有独钟。”
中学二年级开始,所有在数学教科书或作业上所出现过的习题,丘教授都会一题不漏地钻研。到了中三中四,更主动自学大学数学课程。
在旁人眼中,大学课程对于一位初中生来说可能困难重重,但丘教授却认为,只要对研究的学问有相当兴趣,就算遇到难解的问题,你都会愿意花时间参考不同的相关资料。你接触的书本愈多,解决的问题就会愈多,与此同时,做学问的兴趣也会相应地提升。
天人合一
对于不少人而言,数学是一门硬邦邦的学问,不能容许有轻微的偏差,更谈不上有半点儿人情味,但获奖无数的丘教授却对它有另一番见解。“数学家就像音乐家及画家一样,要懂得从前,人遗留下来的遗产中去分维优劣,—继而从中购养料,把既有东西推前一步。假若能够应用一些简单数学定理把大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描述出来,对于我来说就是一门漂亮的艺术。”丘教授接着说:“在研究过程中,甚至你发觉原来世间万物都可以用你的脑袋及双手计算出来,自己吏会不期然地感受到。庄子所言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种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虽然有。时所创出来的定理未必有实际应用机会;或对整个数学界发展未必有重大的影.响,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种共鸣。”
高瞻远瞩
就是基于这一点点共鸣,丘教授在数学领域上仍然不离不弃,继续不停地在数字游戏中寻找新意丘成桐教授总结多年做学问的心得指出,做学问除了要有兴趣外,懂得减压也是一把通注成功大道的钥匙。丘成桐的父亲虽然在他初中.时代过世,。但他所留下来的东西却对丘成.桐影响深远.“先父虽然离世,但他所教给我的文学、哲学及历史的学问却是终身受用。由于在学习文学的过程中,需要反复背诵,对于年轻的我当然觉得好讨厌,好花时间。但成长后,却发现过去读过的诗词歌赋不但可以帮助自己宣泄情绪及舒缓学习或做学问的压力,同时亦影响到本身对人生及做学问的看法。丘教授坦言:“中国虽然有好多数学家,但很少能有大的发展,皆因他们缺乏远见。而自己优胜的地方在于看事物会远一点及透彻点,绝不会只局限于在某一个小问题上兜转,反而会顾及全局来看。丘教授更直言,这种高瞻远瞩的眼界,与过去研究历史及哲学时所学到的涵养有一定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求未知数
(苏教版)一年级课题二 比一比
《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认物体
(苏教版)一年级 6、7减几
(苏教版)一年级七.分与和(二)6、7的分与合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与整数相乘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认位置
11-20各数的认识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33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3猜数游戏P32
(苏教版)一年级 八加和减 5以内的减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整数除以分数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 课题一、数一数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有关0的加、减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案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七.分与和(一)2—5的分与和
《纸奶奶的生日》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一年级十二、加和减
(苏教版)一年级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
(苏教版)一年级认数
(苏教版)一年级连加、连减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32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5
《整理房间》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和是8的加法和8减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