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组“三课两评一反思”阶段小结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高年级数学组“三课...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小学高年级...

小学高年级数学组“三课两评一反思”阶段小结

2015-11-12 收藏

上个月和这个月初,我们学校进行了校级的“三课两评一反思”,我们高年级组参加此次说课、讲课的有张xx、席xx两位老师。在书记的全程跟踪指导下,在我们高数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帮助下,两位老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活动实施是上课教师先说课,经同组教师讨论后上初课,然后再讨论交流,指出实际授课当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最后上课教师再上修改课,并写出教学反思。一改以前每周突击听多位教师的课并评课,导致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而对授课者和听课者都没有较大受益的现象。老师们通过这样几个环节的深入参与,对“一课两上”的效果与作用可以说是心悦诚服,如此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让老师们感到受益匪浅,同时也让老师们明白了“教学研究”一词的真正内涵与份量。

席老师说课是初选的课时《比的意义》,在说课中,席老师能把这节课的重难点体现在课件上,并能流利的说出教学流程。不足之处是没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而是当做了一节上课的形式进行了说课,内容有点多。上个月初恰好该讲第四单元,所以没法把这个单元隔过去,只好临时换课《圆的认识》。席老师利用中午时间加班加点,自己做教具,备课、做课件等,在没有课前做任何铺垫的情况下,上了一节比较完美的课。能像公开课一样有趣,生动,让人有兴趣听下去。特别在讲到不用圆规画圆的时候,学生能想到用两个量角器,一个瓶盖,水杯的底盖,硬币等等画出一个圆,办法非常多。在上校内公开课的时候,虽然不是本班学生,席老师更能熟练的驾驭课堂,收放自如。可以说,通过这次活动,在领导和同组老师的帮助下,席老师本人在教学方面的经验更上一层楼。

张xx老师在说课中,能按照说课的正规流程来设计,但是缺点是不能脱离课件说课。在初次讲课的时候,引入不到位,说以学生总是答不到正点上,在处理分数与百分数关系的时候,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所总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不全面。因为前面用的时间较多,所以,后面的读法和写法没有时间展开来讲,只是课件一展示就过,而且练习题也没有时间处理。通过领导和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本人又进行了修改,这样在上校内公开课的时候,时间的安排上看似比之前合理,但是前面的百分数的概念又没有让学生真正悟透,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并且老师有些话语过于随意,没有经过细推,过渡语运用的不太衔接。不过整体来看,效果比在班里上的一节课要强很多。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通过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听课、听点评、校本教研,这两位老师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交流,她们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

1.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应体现在目标的制定上,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细化,要分出层次,同时,目标的选择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预设要有学生可能存在困惑以及易于出错的内容。

2.课程安排要紧凑,合理利用短暂的40分钟时间,如书上有的简单明了的内容,学生回答后就一笔带过,不罗嗦重复。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可结合课本上没有,但现实中贴近日常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有感而发,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程内容衔接的过渡语在教学中也很重要,运用的恰如其分能使各教学内容顺理成章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在老师的引导下,走向正确的方向。在实践教学中多揣摩,并在今后听其他老师课的过程中多积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