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5
收藏
浅谈《什么是优秀的教学课例》心得和反思
一、几点收获
1、课例与案例的区别
课例是通过一堂课,从课中先发现问题,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案例则是把多堂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拿出来在新的课堂中分析、解快。也可以这么说,前者是一课多议,而后者是多课一议。(编者注:这是指形式上的差异,还是指两者的本质区别?)
2、课例与案例的联系
课例是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搜集和开发必须来源于课例,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活,但是案例又是对课例的加工和提炼,它源于课堂教学生活但同时又高于课堂教学生活。
3、为什么要写课例
说实在的,在这以前,我写课例时只抱着两种想法:一是把我教学当中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记录下来;二是参加课例比赛。但昨天听了叶老师的一席话,使我真正认识到了为什么要写课例:
通过课例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让教师对一节课进行分析探讨,由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研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一位好的教师,应该能够在课堂上组织好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以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要做到这些,一方面需要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实践和探究。即要学会发现问题。而课例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回头看”的机会。写课例的目的也就显而意见了。
4、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课例
一个优秀的课例,不应该表现为对某一课教学流程的罗列式陈述,需要重点描述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只有围绕问题展开,才可能通过认识或解决某个或某些问题,使教学课例成为帮助自己和他人提升教学能力的“支架”
优秀的课例是让执教者与同事一同努力,透过“课例”能够学习到什么,这才把握了撰写课例、围绕课例展开研究的真缔。
二、几点质疑:
1、在叶老师的讲述中,说的最多的就是让我们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课例。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去发现呢?
2、我们又如何区分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哪些是没有价值的问题呢?
3、如何对我们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呢?它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吗?
4、如何对一篇课例进行剪裁?
2013年中考指导:解析历年中考数学试题的4大特点
2013中考数学:如何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效果
初中数学学习备考:建立和使用错题集提高成绩立竿见影
2013年中考指南:数学容易题和中等题占总分的80%
中考复习阶段重点是“双基” 再重能力
2013初中生学数学:思维不同层次针对性处理
专家讲解:怎样学好统计与概率
2013中考数学检查错题法:数形结合检验法
初三数学学习:培养运算能力和求异思维
中考名师访谈:初三数学怎样复习才好
2013中考数学检查错题法:基本概念检验法
2013中考数学高效复习:优化题目 活学活用
锻炼中考数学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思维培养:认真阅读数学课本 养成思考习惯
2013初中数学:关键在于把所学知识系统化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备考:利用月考试题查缺补漏
2013初中数学提高学习方法:解题重质又重量
2013中考数学复习:弄清例题 记录错题
2013中考数学复习谨记三大要素
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四轮复习法
2013年中考数学考试:十大常见解题方法
中考金牌讲师:2013中考数学备考怎样复习
2013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代数式与有理式
决战2013中考:十字相乘法解析
2013初三数学:善于学习 养成习惯有“数感”
决战2013中考:代数公式、定理汇编
2013中考数学复习:七大技巧促成考试胜利
中考复习:新初三生愉快有效地学数学
201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分类
2013中考数学复习先过记忆关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