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5
收藏
浅谈《什么是优秀的教学课例》心得和反思
一、几点收获
1、课例与案例的区别
课例是通过一堂课,从课中先发现问题,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案例则是把多堂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拿出来在新的课堂中分析、解快。也可以这么说,前者是一课多议,而后者是多课一议。(编者注:这是指形式上的差异,还是指两者的本质区别?)
2、课例与案例的联系
课例是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搜集和开发必须来源于课例,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活,但是案例又是对课例的加工和提炼,它源于课堂教学生活但同时又高于课堂教学生活。
3、为什么要写课例
说实在的,在这以前,我写课例时只抱着两种想法:一是把我教学当中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记录下来;二是参加课例比赛。但昨天听了叶老师的一席话,使我真正认识到了为什么要写课例:
通过课例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让教师对一节课进行分析探讨,由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研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一位好的教师,应该能够在课堂上组织好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以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要做到这些,一方面需要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实践和探究。即要学会发现问题。而课例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回头看”的机会。写课例的目的也就显而意见了。
4、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课例
一个优秀的课例,不应该表现为对某一课教学流程的罗列式陈述,需要重点描述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只有围绕问题展开,才可能通过认识或解决某个或某些问题,使教学课例成为帮助自己和他人提升教学能力的“支架”
优秀的课例是让执教者与同事一同努力,透过“课例”能够学习到什么,这才把握了撰写课例、围绕课例展开研究的真缔。
二、几点质疑:
1、在叶老师的讲述中,说的最多的就是让我们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课例。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去发现呢?
2、我们又如何区分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哪些是没有价值的问题呢?
3、如何对我们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呢?它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吗?
4、如何对一篇课例进行剪裁?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模拟试题(北师大版)
2014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青岛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题
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考试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华师版)
201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试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北师大版)
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精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期中试卷下学期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期中试卷下学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201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训练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期中试卷下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青岛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期中试题下学期
201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期中试题第二学期
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试卷检测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试卷精选
2014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数学四年级期中试题第二学期(西师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检测题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卷(苏教版)
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试卷(青岛版)
小学数学四年级期中试卷第二学期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