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5
收藏
浅谈《什么是优秀的教学课例》心得和反思
一、几点收获
1、课例与案例的区别
课例是通过一堂课,从课中先发现问题,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案例则是把多堂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拿出来在新的课堂中分析、解快。也可以这么说,前者是一课多议,而后者是多课一议。(编者注:这是指形式上的差异,还是指两者的本质区别?)
2、课例与案例的联系
课例是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搜集和开发必须来源于课例,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活,但是案例又是对课例的加工和提炼,它源于课堂教学生活但同时又高于课堂教学生活。
3、为什么要写课例
说实在的,在这以前,我写课例时只抱着两种想法:一是把我教学当中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记录下来;二是参加课例比赛。但昨天听了叶老师的一席话,使我真正认识到了为什么要写课例:
通过课例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让教师对一节课进行分析探讨,由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研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一位好的教师,应该能够在课堂上组织好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以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要做到这些,一方面需要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实践和探究。即要学会发现问题。而课例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回头看”的机会。写课例的目的也就显而意见了。
4、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课例
一个优秀的课例,不应该表现为对某一课教学流程的罗列式陈述,需要重点描述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只有围绕问题展开,才可能通过认识或解决某个或某些问题,使教学课例成为帮助自己和他人提升教学能力的“支架”
优秀的课例是让执教者与同事一同努力,透过“课例”能够学习到什么,这才把握了撰写课例、围绕课例展开研究的真缔。
二、几点质疑:
1、在叶老师的讲述中,说的最多的就是让我们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课例。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去发现呢?
2、我们又如何区分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哪些是没有价值的问题呢?
3、如何对我们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呢?它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吗?
4、如何对一篇课例进行剪裁?
高三学生应怎样利用寒假让数学更上一层楼
高考数学复习:高考数学题中的惊人发现!
高考生心语:高三数学从70分跳到102的关键所在
高考数学复习:抓典型例题融会贯通 高考数学冲刺复习建议
2009年高考名师手记之:数学理科篇汇编
高三数学应克服“高原现象” 学会放松式做题
2012年高考数学分步解题得高分
专家指导: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的几个误区
特级教师预测2009年高考命题趋势——理数
从高考数学中安全“突围” 温故而知新很管用
高考数学复习:高考数学怎样避免因为大意而丢分
2008高考数学指导:考前的准备与考场效益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重头戏:函数知识立体网络
名师指点高三一模考前复习 识记考点要抓重整理
高考数学复习:2010年北京高考数学新课改复习方案
2009高考复习指导:理科数学最容易失分细节解析
高三考生参考:高考数学三、四月复习建议
高考数学复习要点:不怕难题不得分 就怕每题都扣分
高考解题经验:排除干扰选项迅速提高Ⅰ卷得分
高考数学复习:高考数学解题错题的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备战高三“一模”考试:数学复习跟上节奏 查漏补缺
高考复习指导:数学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2012年高考数学排列组合题型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复习:名师指点高考数学 四大法宝为高分
高考复习指导:数学复习须注意五大问题
高三数学指导:掌握常规数学思维模式(嘉?
高考数学复习:名师指导数学高考如何避免粗心犯的错
高考数学复习:如何解答数学综合性试题获取高分
高考数学复习:高考数学提分就要学会取舍敢放弃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有效方法 打好三个战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