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1
收藏
对于在已知条件的线上找点与已知点构成一定的角的问题,如果能根据题目的题设和结论,构造出符合题意特征的辅助圆,即把题目中的固定角转化为圆的圆周角问题,就能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这种方法利用数形结合,使代数与几何等知识相互渗透,综合应用,它不但能较好的达到解题的目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请看下面的两个例题:
例1:(06东营)如图,B是线段AC的中点,过点C的直线l与AC成60°的角,在直线l上取一点P,使得∠APB=30°,则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是
(A)3个 (B)2个 (C)1个 (D)不存在
分析:要在直线l上找点P使∠APB=30°,可以构造以AB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O,则∠AOB=60°,然后以O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O,如图,∵△ABO为等边三角形∴OB∥l,∴点O到l的距离d
解:此题如果以AB为边作等边△ABO,再以点O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交直线l与点P1、P2,∵∠AOB=60°∴∠AP1B=30°,∠AP2B=30°所以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是两个,分别为P1、P2。
例2:(06陕西)如图,矩形ABCG(
A.0 B.1 C.2 D.3
分析:要使∠APE=90°,则需要以AE为直径作圆,如果此圆与线段BD相交,有几个交点,则使∠APE为直角的点P的个数就有几个,通过作图及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可知,以AE为直径的圆与BD只有两个交点,所以使∠APE为直角的点P的个数是两个。
解:此题连接AE、AC、CE,因为矩形ABCG与矩形CDEF全等,所以Rt△ACG≌Rt△CEF则∠ACE=90°,所以点C为满足条件的P点之一。取AE的中点O,然后以点O为圆心,以OA为半径作圆O,因为点O到BC的距离小于OC,所以圆O与BD有两个交点C、P,∵AE为直径,∴∠ACE=90°,∠APE=90°。∴使∠APE为直角的点的个数是两个。
高一数学简单随机抽样5
高一数学对数的运算2
高一数学函数的图像2
高一数学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2
高一数学秦九韶算法
高一数学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高一数学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
高一数学对数1
高一数学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2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求值
高一数学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
高一数学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
高一数学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高一数学指数对数综合
高一数学抛物线
高一数学对数2
高一数学函数的周期性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的概念与图象
高一数学对数的运算3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和幕函数
高一数学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高一数学子集、全集、补集1
高一数学命题与四种命题
高一数学常用逻辑用语复习
高一数学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高一数学函数的最值、值域
高一数学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高一数学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高一数学函数的图像1
高一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平行直线的距离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