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1
收藏
中考是初中升高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查字典数学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考数学答题技巧:中考数学压轴题如何攻克,希望对大家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数学答题技巧:中考数学压轴题如何攻克
压轴题难度有约定:历年中考,压轴题一般都由3个小题组成。第(1)题容易上手,得分率在0.8以上;第(2)题稍难,一般还是属于常规题型,得分率在0.6与0.7之间,第(3)题较难,能力要求较高,但得分率也大多在0.3与0.4之间。近十年来,最后小题的得分率在0.3以下的情况,只是偶尔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引起各方关注。控制压轴题的难度已成为各届命题组的共识,起点低,坡度缓,尾巴略翘已成为上海数学试卷设计的一大特色,以往上海卷的压轴题大多不偏不怪,得分率稳定在0.5与0.6之间,即考生的平均得分在7分或8分。由此可见,压轴题也并不可怕。压轴题一般都是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题,很多年来都是以函数和几何图形的综合作为主要方式,用到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和圆的有关知识。如果以为这是构造压轴题的唯一方式那就错了。方程与图形的综合的几何问题也是常见的综合方式,如去年中考的第25(3)题,就是根据已知的几何条件列出代数方程而得解的,这类问题在外省市近年的中考试卷中也不乏其例。动态几何问题中有一种新题型,如北京市去年的压轴题,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探究图形中某些不变的因素,它把操作、观察、探求、计算和证明融合在一起。在这类动态几何问题中,锐角三角比作为几何计算的一种工具,它的重要作用有可能在压轴题中初露头角。总之,压轴题有多种综合的方式,不要老是盯着某种方式,应对压轴题,决不能靠猜题、押题。
分析结构理清关系:解压轴题,要注意它的逻辑结构,搞清楚它的各个小题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还是递进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去年第25 题的(1)、(2)、(3)三个小题是平列关系,它们分别以大题的已知为条件进行解题,(1)的结论与(2)的解题无关,(2)的结论与(3)的解题无关,整个大题由这三个小题拼装而成。又如2007年第25题,(1)、(2)两个小题是递进关系,(1)的结论由大题的已知条件证得,除已知外, (1)的结论又是解(2)所必要的条件之一。但(3)与(1)、(2)却是平列关系,(1)中,动点p在射线an上,而(3)根据已知,动点p在射线 an上。它除了可能在射线an上,还可能在an的反向延长线上,或与点a重合。因此需要分类讨论。如果将(1)、(2)的结论作为条件解(3),将会使你坠入陷阱,不能自拔。
应对策略必须抓牢:学生害怕压轴题,恐怕与题海战术有关。中考前,盲目地多做难题是有害的。从外省市中考卷或从前几年各区模拟考卷中选题时,特别要留意它是否超出今年中考的考查范围。有关部门已明确,拓展ii的教学内容不属于今年中考的范围,如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用两根式和顶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应用等,几何中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等,因此这些内容不可能作为构造压轴题的作料。为了应对中考压轴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为学生精选一二十道,但不必强求一律,对有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做其中的第 (1)题或第(2)题。盲目追新求难,忽视基础,用大量的复习时间去应付只占整卷10%的压轴题,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事实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轴题的失分,并不是没有解题思路,而是错在非常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上,或是输在审题上,因此在最后总复习阶段,还是应当把功夫花在夯实基础、总结归纳上,老师要帮助学生打通思路,掌握方法,指导他们灵活运用知识。有经验的老师常常把压轴题分解为若干个小综合题,并进行剪裁与组合,或把外省市的某些较难的填空题,升格为简答题,把熟题变式为陌生题,让学生练习,花的时间虽不多,但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认为:综合题的解题能力不能靠一时一日的拔苗助长而要靠日积月累的培养和训练。在总复习阶段,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放弃一些难题和大题,多做一些中档的变式题和小题,反而能使他们得益。
不要太受区考影响:从今年各区的统考试卷看,有的压轴题的综合度太大,以致命题者自己在参考答案中表达解题过程都要用去a4纸一页还多。为了应付中考压轴题,有的题拔高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要求,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领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中考中也只能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中有所渗透和体现而已,希望命题者手下留情,不要再打擦边球,搞深挖洞了。更希望今年中考数学卷能够控制住最后两题的难度,不要再双压轴了。
经过精心的整理,有关中考数学答题技巧:中考数学压轴题如何攻克的内容已经呈现给大家,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数列问题篇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集锦
高二数学期末考试复习的几点建议
八年级数学定理大全:三角形(三)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知识点
高考数学易错知识点盘点(一)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9章知识点集锦~
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动感数学磨课活动反思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章知识点集锦(湘教版)
中考数学备考练习题(9)
高考数学知识点:指数函数、函数奇偶性
八年级数学:定理大全之三角形
心得体会 我教孩子们如何学好数学
中考数学备考练习题(6)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2017年中考数学考试的注意事项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初一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高考数学知识点: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高考过来人谈高一数学学习经验
全国小学数学(人教版)核心素养示范课心得
八年级数学定理大全:三角形(二)
2017年高考数学冲刺:分层次复习
中考数学复习:要避免这些坏习惯
2017年高考数学再提高20分的冲刺攻略
八年级数学定理大全:四边形 (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名师指导:高一新生怎么学好数学
2012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总复习试题期末试卷答案
高一数学怎么学你知道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