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5
收藏
【摘要】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在此小编为您整理了数学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学案,希望能给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一、学习目标: 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二、学习重点: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 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三、学习难点:运用对称轴的性质。
(一)预 习准备
(1)预习书118~119页
思考:轴对称有哪些性质?
(2)预习作业:
1.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成轴对称 B.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C.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一定全等 D.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一定不全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角的两边关于角平分线对称;
②两点关于连接它的线 段的中垂线为对称;
③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点,或对应线段,或对应角也分别成轴对称.
④到直线L距离相等的点关于L对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B.轴 对称图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C.成轴对称的两条线段必在对称轴一侧; t
D.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二)学习过程:
(1)在轴对称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_______。
(2)对应线段_______,对应角_______。
(3)轴对称图形变换的特征是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和____ ___,只改变图形的_______。
(4)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相交,交点在_______上。
例1.已知Rt△ABC中,斜边AB=2BC,以直线AC为对 称轴,点B的对称点是B,
如图所示,则与线段BC相等的线段是______,]
与线段 AB相等的线段是_______和_______.
与B相等的角是_______和_______,
因此,B=________.
例2.如图,牧童在A处放牛,其家在B处。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BD,且AC=BD,已知A到河岸CD的中点的距离为500m。
(1) 牧童从A处把牛牵到河边饮水后再回家,试问在何处饮水,所走的路程最短?在图中作出该处并说出理由。
(2) 最短路程是多少m?
变式练习 如图,在金水河的同一侧 居住两个村庄A、B,要从河边同一点修两条水渠到A、B两村浇灌蔬菜,问抽水站应修在金水河MN何处两条水渠最短?
例3.如图,矩形ABCD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如果BAF=60,那么DAE=_________.
变式练习 如图,把一 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BD对折,使C点落在E处,BE与AD交于点O,写出一组 相等的线段________(不含AB=CD,AD=BC)。
拓展:
5.如图,AOB内一点P,分别 画出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 交OB于N,若P1P 2=5cm,则△PMN的周长为多少?
回顾小结: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
八年级数学认识函数4
八年级数学变量和函数3
八年级数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4
积的乘方课件
八年级数学变量和函数7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课件
八年级数学认识函数4
八年级数学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件2
八年级数学认识函数3
八年级数学变量与函数6
八年级数学变量和函数4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件3
蚂蚁怎样走最近课件
八年级数学变量和函数8
八年级数学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八年级数学不等式的解集3
八年级数学方差课件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件1
八年级数学等边三角形4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课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件3
八年级数学方差课件3
八年级数学变量与函数6
蚂蚁怎样走最近课件
八年级数学等边三角形5
八年级数学数量的变化
八年级数学认识函数5
积的乘方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