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5
收藏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直方图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直方图
学习目标:了解频数分布表的制作步骤。
重点、难点:频数分布表的制作。
学习过程:
问题一:下面数据是截止2002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
29 39 35 33 39 28 33 35 31 31 37 32
38 36 31 39 32 38 37 34 29 34 38 32
35 36 33 29 32 35 36 37 39 38 40 38
37 39 38 34 33 40 36 36 37 40 31 38
请根据下面的不同分组方法,你觉得比较哪一种分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的年龄分布,并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 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3. 列频数分布表:
年龄分组 划记 频数
合计
4.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课堂练习:
1、光明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八年级同龄的 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 ):
将数据适当分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列频数分布表:
(1)全班有 名同学;
(2)组距是 ,组数是 ;
(3)跳绳次数 在 范围的同学有 人,占全班同学 %;(精确到0.01%)
(4)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
(5)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
3、为了进一步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体育老师对七年级(1)班50名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次数测试,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部分频数分布表和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
组 别 次数x 频数(人数)
第1组 80100 6
第2组 100120 8
第3组 120140 a
第4组 140
第5组 160
请结合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的a=______.
(2)请把频数直方图补充完整.
(3)若八年级学生1min跳绳次数(x)达标要求是:x120为不合格,120140为合格,140160为良,x160为优,根据以上信息,请你给学校或七年级同学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第二课时:直方图(二)
学习目标:能正确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画频数折线图
重点、难点:能正确地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学习过程:
解:(1)计算极差: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2)决定组数和组距:
(3)列频数分布表:
以读促学 诱发潜能——听张晨晖《北风和小鱼》一课有感
2 , 3 , 4 的乘法口诀(参考教案二)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参考教案二)
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3.5.3 镜面对称|人教课标版
“活动”——数学的生命(“可能性”课堂教学实录)
3.4.4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直线、线段(参考教案二)
3.2.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教学设计
3.4.3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课标版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四)(参考教案二)
3.4.1 “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加强朗读训练 发展学生语言——《冰花》教学设计
3.4.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三篇
3.4.1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3.4.5 6的乘法口诀|人教课标版
第三册数学教案
3.1.1 认识厘米|人教课标版
《分苹果》教学设计
我长高了
“几百几十加减法”案例分析
3.3.2 直角的初步认识|人教课标版
3.1.1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二年级数学教案
3.5.1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课标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参考教案二)
3.6.3 “8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课标版
3.3.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人教课标版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三)(参考教案二)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