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加减法(二)》教学总结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加减法(二)》教学总结

2015-11-02 收藏

三年级第四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及他们的验算,在讲授本单元知识之前我就已经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有一定的把握,并且对学生的易错点很清楚,为了帮助学生避免出错,我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在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中,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就是忘记加上进位的小1,三位数减三位数中最容易出错的是忘记退位,被减数中间是零的情况很容易迷糊。加减法中还有一大难点就是验算,首先学生对验算的道理不理解,严重的是学生对算式各部分组成没有深刻的认识。

针对这些,我在课堂上重点讲解,重复讲解,很多时候我会把学生做错的题目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分析,或者是在讲课的时候就把错例展示给学生,关于这一点我不太清楚我的做法是对是错,例如在数位对齐上,如果一个两位数加一个三位数,我在黑板上列竖式的时候会故意把两位数的十位与三位数的百位对齐,两位数的各位与三位数的十位对齐,这是以往发现的错误,相同数位对齐是保证计算正确的第一点,在我重点强化以后没有发现类似的错误,但是在讲减法的时候,我也拿出来一个错例,我说有的同学在竖式计算的时候发现上边的数字减下边的数字不够减,于是就用下边的数字去减上边的数字,这样是不正确的,我以为我这么说了后学生就知道应该用上边的数字减下边的数字,不够减的时候就应该向前一位借1,但是昨天不补差的时候我就发现有同学就是不够减了用下边的数字减上边的数字。所以我总结了,老师在讲错例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对错,把错例与正例对比着讲解,必须达到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对错,不能出现学生记不住正例反而记住错例的情况。

为了讲解验算,我对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又进行了重点讲解,因为很多学生还是不知道什么是被减数、减数、差、加数与和,让他们说出被减数减减数等于差,差加减数等于和等关系式更是难上加难,这几个关系式的讲解用了大半节课,还是有同学不会验算,我发现不会说关系式是一点,不理解验算的意义才是关键错误,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验算,我给学生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10—2=8,如果有人在再算的时候算成了10-2=7,我们想检验一下到底哪个结果正确,我们就可以把算出来的结果代入检验,例如利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来检验,就是7+2=9而不等于10,说明我们算的7是错误的。

本单元马上结束,根据往年的经验,学生计算题目刚开始都容易出错,但是只要掌握了算理,多练习,熟练之后就能够正确做对题目,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