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2
收藏
1、命题的概念
一般地,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
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形式
命题的基本形式为“若p,则q”.
其中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创设情境
思考 下列四个命题中,命题(1)与命题(2) (3)
(4)的条件和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1)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
(2)若f(x)是周期函数,则f(x)是正弦函数;
(3)若f(x)不是正弦函数,则f(x)不是周期函数;
(4)若f(x)不是周期函数,则f(x)不是正弦函数.
思考一:命题(1)和命题(2)的条件和结论有什么内在联系?
(1)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
(2)若f(x)是周期函数,则f(x)是正弦函数;
互逆命题: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也就是说,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位置就是它的逆命题.
思考二:命题(1)和命题(3)的条件和结论有什么内在联系?
(1)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
(3)若f(x)不是正弦函数,则f(x)不是周期函数;
互否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也就是说,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否定就是它的否命题.
思考三:命题(1)和命题(4)的条件和结论有什么内在联系?
(1)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
(4)若f(x)不是周期函数,则f(x)不是正弦函数.
互为逆否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也就是说,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否定,并互换位置就是它的逆否命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除法:除法的验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练习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细节决定成败——有感于《认识整千数》的家常课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 反思
让教学涂上校本的底色——《认识整千数和一万》教学片段与评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课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练习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6课时:单元评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意图说明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感觉“千克和克”教学反思
摆正老师位置 关注学生发展——“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的教学案例与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 教学实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意外的收获——《认识整千数》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5课时:单元评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