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整千数和一万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2015-12-10 收藏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认数》第一课时《认识整千数和一万》,教材用一幅大约可坐一万人的体育馆引出一万这个大数,然后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体会10个一千是一万。接着用计数器来举例整千数的读写。最后用数位顺序表归纳了至今所学的数位。教材教学认识整千数用了极其简单的三步曲,也给我留下了简单的初步印象。教学展开之后,我才发觉小中见大,表粗内细的学问,于是有了以下的思索:

1.要善于衔接教材,填补空白。

片段一:

师:你们去过体育馆吗?去过哪里的体育馆?

师:去过苏州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吗?猜一猜,苏州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可以坐多少人?

生1:很多。生2:大约3万人。生3:大约12万人

师:告诉学生,江阴市体育馆大约可以坐6000人。

师:图上画的是哪里?猜猜看,这个体育馆里大约能坐多少人?学生猜一猜后,请白菜博士告诉大家:大约能坐一万人。

学生虽然知道万,但对于万的概念却是没有的。对于江阴市体育馆,每个同学都去过,但当问这个体育馆能坐多少人时,学生就3万、12万的瞎猜,因此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建立万的概念还是有其意义的。从学生熟悉的江阴市体育馆出发,感受可以坐4000人左右的实际大小,然后引出万人体育馆,实际感受10000的大小。

师:你想知道一万有多大吗?下面我们就来数数到一万到底有多大。(出示小正方体)(1)表示1 (2)10个1是一十 (3)10个十是一百 (4)10个一百是一千(多媒体)

一千一千地数,下面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数:一千、二千、三千九千、十千(一万)。

这么多的小正方体是一万个,那么几个一千是一万?生:10个一千是一万。

在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正方体,探究10个一千是一万之时,我发现学生是很难数清教材上的一个大正方体是一千个小正方体的,如果学生抱着怀疑的思维去学习,我相信他们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我及时修改了教案,补入了数小方块的四幅图画,在学生数得小方块的个数分别为1、10、100、1000后,让他们互相探讨两两之间的十进关系,由此类推,再让学生一千一千数,认识一万。学生在观察、探讨、类推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万的由来。让学生自己归纳10个一千是一万,体验比较深刻,

在情境导入时,其实学生头脑中对万的理解是很模糊的。通过一千一千地数正方体,探究出10个一千是一万,从概念建立的角度说,学生已经建立了万的概念,但学生还不能真正感受到一万有多大,于是我安排生活实例:

(1)回忆做课间操和升国旗时的场面:今天早上我们升旗时操场上站满了人,有多少呢?大约1400人左右,那么请你想象一下多少个这么的多就有一万人呢?(7个)也就是说万人体育馆可以容纳7个这么多的人。如果一万人站在操场上会怎样?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说明一万是一个比较大的数。

(2)猜一猜:一本数学书这么厚,一万本数学书摞起来大约有多少高?告诉学生大约有50米高,有十几层楼那么高。

(3)从今天起,你每天吃一个苹果,一年能吃多少个?(365个)一万个苹果要吃多久?(接近三十年)那个时候你们都怎样了?长大了。老师呢?也早已经退休了,说不定连苹果也啃不动了。如果把那10000个苹果堆在一起会有多大一堆呀!让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再次感知10000。

使学生再次感受10000的实际大小,让学生加深对万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2.数学如何生活化?

片段二:

师:你能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吗?(1)我们肉眼能看见的星星大约有3000颗。(2)月球上最高的山峰大约高9000米。

让学生先读出横线上的数,再读一读图中的句子,感受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以及用数来描述事物的必要性。

以前一直以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强调的是数学的应用意识,必须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在教学此课后,我更加理解了数学和生活紧密相联。在大数教学时,如果能搜集生活中的事例,特别是离学生生活贴近的,那学生对大数的理解就不会那么抽象,那么遥远。

3.简单题型细要求。

片段三:

师:写出你所听到的数:五千、七千、一万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师:出示 6000-4000 1000+9000 9000-7000

2000+3000 8000-2000 5000+4000

学生先独立口算,集体校对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整千数的读写是十分简单的,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应作细致要求。写对是主要的,但写好、写美也应重视,写完更有必要让学生作一下检查,眼高手低的事我们大人也常有,别说小孩了,嘴上念得挺准,写时忘写或少写一位的常有。再如,看似简单的口算,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也要让他们说说,如1000+9000怎么等于10000,是考察是否理解10000的关键。说得清,辨得明,也能让理解速度慢的同学有个参考,多好!

4.加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学生毕竟才只是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升入高年级,所以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多媒体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课件本身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注意力相对比较集中;在学习了整千数和一万的读、写方法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对数的感悟更进一步了,而且非常轻松、快乐。

5.本课的不足。

我觉得在某些问题得处理上还要给学生充分探讨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在教学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方法时,教师不必很快说出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然后让他们各抒己见,把他们看成学习的主人,学习自信心才更容易建立,同学之间也才会慢慢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其次是计数器的使用这一块处理比较薄弱,应该让学生人人准备一个计数器,当我问学生一万怎么拨的时候,有学生回答在千位上拨10颗珠子,这时候如果有计数器就可以让学生一起拨,然后再次体会满十进一的思想,也就是对于教学中的意外生成可以灵动地处理,另外还可以增设一个环节,你想拨出哪个数就拨出哪个数。让学生自己操作,可能学生会拨出整千和一万,也可能拨出几千几十几百的数,虽然这是下节课的内容,但是在本节课作为知识的拓展也未尝不可,这样设计感觉处理活,还显得生动点比较多,更能锻炼教师自身的教学机智。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永远值得探究的学问。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