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7
收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二)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
【重点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5页例2(1)。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
用加法:3+3+3+3=12
用乘法:34=12。
2.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
①用连加形式写;
②写成乘法。
A.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B.简便在哪里?
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3.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 4 = 12
因数 因数 积
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
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6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课后作业】
1.教材第7页练习二3、4、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教材入手,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从对比中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3.7 练习二》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快乐的动物》说课稿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4.5.1 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力提高分析
《比的基本性质》听课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解析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3.3 数豆子》优秀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与多媒体融合探索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5.3 青蛙吃虫子》教案教学设计
2019秋三年级上期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5.1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阅读教研课听课心得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浅述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教学设计
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好玩.1 分扣子》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分析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4.3 动手做(二)》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5.6 回收废品》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4.1 认识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反思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 加与减(一)知识点总结
中职数学教育面临窘境与策略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数学阅读计划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5.8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6.6 练习五》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