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6
收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教案(八)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及其含义,能够借助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认识符号和=,并理解其含义。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
(1)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境。
(2)3只猴子共进午餐。草地上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和香蕉。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能够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学生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
(5)课件展示:主题图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上挑下来,排成教材第17页的象形图。
提问:观察摆放的图形,数一数,几只猴子吃几个桃、几个梨、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3只猴子吃3个桃、4个梨、2根香蕉。
2、学习新知。
(1)教学3=3。
①(画外音)小猴说: 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一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走进课堂谈倾听
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小学三年级数学日记(多篇)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牛顿请客》数学家的故事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熊开店亏损》数学小故事
让阅读在数学教学中闪光
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合作
例谈优化使用教材的习题
巧记四则运算顺序
抓住生成 留住意外 共享精彩——构建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
认知结构的形成及教学
听刘德武老师的《从天坛公园说到9》一课的几点思考
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分析与培养策略
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浅析一节数学课怎样才算好
在有效操作中感悟数学
让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的河床中流淌
以研究的姿态开展教学实践
帮学生叩开解决问题之门——对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三次解读、尝试与思考
计算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之我见
培养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提高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从孩子的视角看数学——有效数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
作业设计的新取向
寻找数学教学的着力点——刍议数学核心知识的教学
思行相济 改教得兼——《素数与合数》的两教拾零
新课改,应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小学生学业分化低龄化趋势的应对策略
对某些判断题的思考
重视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