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小学低段数学几何空间思维的培养方法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教学随笔 小学低段数学...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教学随笔 ...

教学随笔 小学低段数学几何空间思维的培养方法

2020-01-31 收藏

今天上午批改了学生第三单元《测量》测试卷,评改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学生空间观念不够强,缺乏空间感知,对这一单元知识掌握不好。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一、 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比如,爸爸的身高176( ),体重70( );旗杆长( )米;一层楼的高度( )米等这样的题目就可以通过开展生活小调查,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关心身边的数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用一些小学生生活中、校园中熟悉的事物展开空间思维训练,大大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也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由形象的事物过渡成抽象的空间几何。不仅如此,让小学生先观察生活中的实物,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的空间意识,为空间思维的训练打下基础。

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学生就可以通过搜集资料、采集数据得到飞机、火车、轮船、骑车、步行等各种出行方式的速度,为了生活而学数学,学有用的数学。

二、 利用学具帮助建立空间观念

现在的数学教学十分重视教学工具的使用,因此,教师便可以利用模型分析这些建筑物的几何构造,从而帮助学生抽象出空间意识,进而培养空间观念。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教具、学具动手操作,让其亲自制作几何模型,从而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这些几何体的性质与特点,由此完成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

三、 多媒体技术形象演示。

班班通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片、动画等,如果我们能够将一些小学生难以理解的空间概念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便可以加快小学生的理解速度,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建立点、线、面的意识,从而攻克学习难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时候,教师要借助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做好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教师要合理利用模型进行教学,将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结合起来;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小学生直观认识空间变化规律,从而真正落实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