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0
收藏
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在思考:为什么已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了,在展示汇报时还是“权威”和“领导者”的独角戏?为什么学生们的回答总是千篇一律?其实,归根结底是对教育的理解不到位。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哲学,其本质仍是认识的方法,绝不是知识,它是一种生长性探究性的思考。而我们的传统教育在学校数学教育的初级阶段,我们教会孩子背诵知识,中级阶段,我们翻译理解知识,但却从未考虑过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东西,一直关注的是结果,学生能不能熟练的背诵,深入的理解,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产生的过程或思考的方法,学生有没有从中学习到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视角,打开眼界与思维,更好地探究生活。其实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原本思考的过程应该是教育,是学习内容,然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却丢失了思考的过程,仅仅保留了思考的结果,使之成为了现在以知识为呈现方式的所谓的教育,即仅仅体现了“学什么、怎么做”却从来没有重视“为什么这么做”,已经失去了教育的特性,不是问题的探究,更遑论是对精神层面的推动了。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随笔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不进位加》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加法的估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数学教案
《百分数的应用(一)》听课有感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估算乘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进位加》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简单的单位换算》数学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数学教案
《加减混合》评课稿 ——评数学组一年级刘老师研讨课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毫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测量物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