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0
收藏
复习就是再一次的学习。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其主要任务不仅要回顾、巩固已学知识,还要能让知识系统化、应用化、实践化。因此,每位教师都觉得复习课最难上。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上复习课随意性很强,要么一讲到底,要么收集大量试卷、习题一练到底或者由教师自身包干到底。这样的复习课并不是科学、合理的。那么,如何组织好一节具有实效性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有以下感悟。
一、引导自主复习,注重“理”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自主地、自由自在地操作、思考与整理,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对各自独创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同时,运用“比较”异同这一思维方式逐步构建相同的结果,在学生体验、交流、反思、辩论中寻求一种最佳的结果。通过“存异——求同——求佳”的操作策略,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即达到“感悟——理解——升华”,促使学生从“无序”思维到“有序”思维再到“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
二、指导复习方法,注重“建”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归类、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教给学生整理与归类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的同时,不断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重视生活联系,注重“用”
学习数学要以一定的经验为背景,复习课的设计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情境。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让学生“做数学”比简单地教给数学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做数学”的途径之一就是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 总之,习题的设计在内容上要“全”,在形式上要“精”,在方法上要“活”,在时间上要“足”。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演练机会,为学生的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注重拓展延伸,注重“延”
在复习课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教有法而无定法。复习课的梳理不一定完全在课上,比如我们现在经常运用的让学生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进行梳理;然后在课上,孩子们可以对数学小报,数学日记进行展评。从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说课稿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数学量的计算单位及进率归类
小升初数学毕业测试题五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 2
小升初数学复习资料1
小升初数学综合能力训练一
小升初数学所有知识点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43
2015-2016年初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
小升初数学复习试卷
小升初希望杯培训试题练习100题
小升初毕业综合试题3
小升初数学综合能力训练七
小升初数学毕业测试题三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37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40
小升初数学毕业模拟试卷
小升初数学毕业测试题四
小升初入学测试题及分析
小升初毕业综合试题8
小学数学复习资料2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 4
小升初应用题综合练习2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36
小升初数学综合能力训练二
小升初毕业复习试卷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42
小升初毕业综合试题4
小升初数学毕业测试题六
小升初毕业综合试题2
小升初数学综合能力训练四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