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创设探析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创...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课...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创设探析

2019-10-05 收藏

【ժҪ】在新课改浪潮中,广大数学教师都在积极努力探寻一条全新的教学途径,情境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极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它可以赋予数学知识以生命力,可以创设活力的数学课堂,可谓是优点多多。本文主要探讨了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希望可以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趣味

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的数学环境,学生能够在其中自由发挥,自由成长。那么,该如何给学生创设出这样一个有效的课堂情境呢?

一、有效的课堂情境离不开趣味

情境创设虽是小学数学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然而有很多教师并没有把握住小学生的心理,在情境创设方面加入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种在教师看来高效的情境创设却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试问:这类高效的情境创设真的高效吗?在我看来,教育除了要重视知识上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的把握,创设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快速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中,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是一次有效的情境创设。比如在学习用字母代表数时,我就为学生创设了数字加工厂的数学情境,多媒体上是一个个加工厂房,上面写着硕大的数字加工厂,学生非常好奇这个工厂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在学生好奇的目光下,我先在这座神奇的加工厂中输入了一个数字4,经过加工厂加工之后,从加工厂的另一端出现了数字9,学生更加好奇了,这到底是要做什么呢?为了让学生亲自体验到其中的乐趣,我就让学生来输入他们想要输入的数字,学生输入5,就出现了11,输入6,就出现了13,学生很快找到了其中的规律,输出的数字是输入数字的2倍再加1,学生的好奇心全然被成功感所替代,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在键盘上输入a,屏幕上立刻出现了2a+1,学生又输入了n,屏幕上紧接着出现了2n+1,学生慢慢有了新的想法,他们又分别输入了各类字母,输出的结果也不断验证了学生们的想法,有学生不禁感叹:原来用字母代替数字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就是用字母代表数,我在教学中并没有为学生机械的讲解着其中的知识和原理,只是通过一个较有趣味的数学情境为学生揭示了其中的规律,学生不仅理解了2a+1是输出的结果,更是理解了2a+1也是一个关系式,他们在前面具体数字的变换中想要表达却不知如何表达的关系式,在字母的替代下找到了更好的表达方式,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了用字母代表数。

二、有效的课堂情境离不开挑战

课堂情境在数学课堂上主要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他是教材知识与学生心理连接的纽带,当教师发现无法将教材知识与学生连接起来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情境的方式强化二者的联系,当然情境的创设也离不开挑战性,如果教师创设的数学情境过于简单,没有任何的挑战性,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好奇心,还会成为学生心中的笑话。一次,我在听公开课的时候,有教师在教学与比例有关的数学问题,他在黑板上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个数学情境:20:()=():1,学生很快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括号里可以是4和5,也可以是2和10,学生分别找到了很多的答案,教师精心安排的数学情境在课堂上却仅仅呈现了一分钟的时间,没有任何的难度,也没有任何的挑战性,根本起不到任何的教学效果。我对教师所创设出来的这一数学情境进行了简单的思考,如果教师稍做改变,为所创设的数学情境稍微增加一点难度,如:根据201=45,写出与之相关的比例式,我认为这样就提高了数学情境的挑战性,学生也需要思考,需要演算,从而感受到数学情境存在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日常情境创设中一定要抛开那些过于简单的,让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够完成的问题,只有设置了适当的关卡和难度,才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

三、有效的课堂情境离不开实效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要有实效性,要有数学味。很多教师意识到了课堂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却未能把握住实效二字,导致课堂情境创设流于形式。课堂情境创设应该狠抓实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务实的情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完全没有必要去接触情境的形式。在教学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我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概念中的平均分更是做不到透彻的理解,为了让我们班每个学生彻底了解分数的意义,我就此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相对简单却又很务实的小情境,老师刚买了一个苹果,想要将其分成四份,分别送给我面前的这四位同学,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其中的1/4,同学们认为老师刚才说的这句话是正确的吗?台下的学生开始叽叽喳喳的讨论个不停,他们有的认为正确也有的认为不正确,全班学生的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针对学生不同的观点,我就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分别来阐述自己的意见,有学生先说到:苹果一共被分成了四份,每个学生当然得到了其中的1/4啊!这时候立刻有其他的学生反驳:你看,我手里现在有一张纸,我随意的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这张纸也被分成了四份,也能说每一份都是相等的吗?更有学生及时补充:是呀,老师刚才并没有强调平均分是无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同等分的西瓜的,根本就不能用分数表示。原来如此,看来是我想错了。刚才表示支持的同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就这样以一个非常小的情境便引发了学生之间的争论和辩驳,情境虽小,却一点不失实效性。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数学课堂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从而确保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成长。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