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6
收藏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是由史宁中教授主编,我在教学的第一年(2013年)经同事推荐购买此书,细细读完,对我的教学很有帮助。而今已是我教学生涯的第6个年头,利用假期的空闲时间再次品读,依然受益匪浅,现将我的读书心得分享给大家:
本书主要讲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实现“四基”课程目标、适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共三个篇章:问题篇、话题篇和案例篇。这次阅读,因为有了教学实践的经验,相对上一次阅读,略显轻松。边读边跟着史宁中教授思考数学教育的本质。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当实施一种什么样的数学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什么,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进行培养?这些答案在书中就能找寻到答案,但是,我想自己仍需要继续在教学实践中去思考,去感悟。
“问题篇”包括30个问题,大部分问题来自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本书尝试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讲述,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些问题的理解把握小学数学的核心。好多问题也是我在教学中的困惑之处,碰巧解惑答疑了。比如关于“数感”的教学,我总是把握不住方向,不知道该如何设计教学才利于学生感悟。本书从《课标》中有关数感的解释开始,我明晰了课标强调数与现实的联系,对数感强调的是一种感悟。这种感悟是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感悟“数是对数量的抽象”,还应当反过来,让学生感悟“抽象出来的数与数量是有联系的”。也就是说要“回归现实背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给出数学信息,这样看似抽象的数,由于赋予了实际意义,学生就能联系生活,结合实例,从而比较合理地把握数以及数的运算。
“话题篇”设定了30个话题,拓展对教学核心问题的理解。了解这些话题的内容对于数学教学是有益的。虽然在课堂上,我们不需要把这些高深的理论对学生和盘托出,但是作为教师,我们的数学理论要充实,明晰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如此,再去细读教材、教参,方能看到知识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也称之为数学素养。
“案例篇”呈现了20个教学设计,是为了启发教师思考如何把“问题”所涉及的内容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供一线教师参考。每一篇设计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先给出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而再根据内容要求作具体的分析,从而给出合适的教学片段。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在日常的备课中,不单单是看个教材、教参就可以着手设计教案了,而是先从课标入手,方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是的,读好书,就像结交了良师益友,使我们获益匪浅。重温《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再次充实了我的理论修养,同时也鞭策自己在教学中,多实践,常反思,怀着一颗热忱的教育之心,向心中的好课看齐。
高二数学简单的计数问题2
高二数学归纳猜想
高二数学用样本的频率修
高二数学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方法1
高二数学向量的加减法运算
高二数学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高二数学球教案5
高二数学分步原理与分类原理
高二数学实际问题中导数的意义1
高二数学程序框图及顺序结构
高二数学简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1
高二数学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方法2
高二数学计算导数2
高二数学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
高二数学随机现象1
高二数学平面向量坐标表示
高二数学说题说课资料
高二数学二阶行列式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高二数学简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2
高二数学正切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
高二数学教研会资料说课
高二数学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
高二数学引导公式
高二数学平行向量的坐标表示
高二数学正余弦函数的图象2
高二数学求数列中几种类型的通项公式
高二数学递推数列中的通项公式
高二数学数列的综合应用1
高二数学基本计数原理1
高二数学平面空间两直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