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上册人教版《比大小》课堂实录及反思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一上册人教版《...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一...

小学数学一上册人教版《比大小》课堂实录及反思

2019-07-17 收藏

【背景分析】:

“比大小”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比大小”知识做了调整,将认识“=”“>”、“<”汇总到一节课进行教学,并渗透了简单的统计知识。教材的编排分了两个层次。在第17页首先让学生观察“猴子吃水果图”,数出猴的只数和3种水果的个性,然后按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这种排列形式实质上就是条形统计图的雏形,我们称它为象形统计图。根据象形统计图,抽出以小猴和其中一种水果为内容的两列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引说关系符号“=”“>”、“<”,让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同时知道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使学生初次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和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录在线】:

创设游戏情景,教学“=”“>”、“<”、的含义。

1、认识“=”的教学

师:在美丽的森林里,两只小猴正在举行一场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究竟是一场什么比赛?

生(齐声):夹弹珠比赛。

课件演示:森林中两只小猴进行“夹弹珠”的游戏比赛。结果两只小猴都夹了2颗弹珠。

师:究竟两只小猴谁获胜呢?为什么?

生1:左边小猴夹了2颗,右边也夹了2颗。

生2:两只小猴都夹了2颗,不分胜负。

师:两只小猴都夹了2颗,表示夹的弹珠同样多,也就是2和2同样多。2和2同样多,可以用简单的符号“=”连接表示。(课件出示等号)教师也用教具摆出等号。

学生齐读等式:2等于2。

师:2等于2表示什么意思?生1:就是2和2一样大。生2:表示2和2同样多。师:小朋友真能干,你还能用举出用等号表示的例子吗?

生1:5等于5。生2:3等于3。生……

2、认识“>”的教学

师过渡语:小猴“夹弹珠”游戏不分胜负,小朋友想不想也和小猴们一样也做这个游戏呢?生(齐)想。

师:做做夹弹珠游戏前,请小朋友仔细听清楚游戏规则:1、口哨一响,小朋友开始夹弹珠把盒里的弹珠夹到盒盖里;2、口哨再响,大家停手;3、弹珠掉地下,重新拾开始。

生:老师,我们没有夹的东西?

师:大家从铅笔盒中拿出两支铅笔,我们就用他们做工具进行比赛,好吗?我们先自由练习1分钟。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教师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正式比赛。

师:游戏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一说,自己和同桌夹的弹珠数目。

生1:我夹了5颗,同桌也夹5颗。(教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结果吗?

生2:我夹了3颗,同桌夹了2颗。(教师板书)

师:有没有和上面两位小朋友不一样的结果?

生3:我夹了1颗,同桌夹了4颗。(教师板书)

生4:我夹了3颗,同桌夹了3颗。(教师在生1数目板书下面板书)

生5:我夹了2颗,同桌夹了1颗。(教师在生2数目板书下面板书)

生6:我夹了2颗,同桌夹了4颗。(教师在生3数目板书下面板书)

师:5和5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用等号把这两个数连起来吗?为什么?

生:5等于5,表示两个人一样多。

师:3和2这组比赛结果也可以用“=”连接吗?为什么?

生1:3和2不一样多。生2:3比2多。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那我们自己能不能也用铅笔摆一个符号可以连接这两个数?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察。

请一名学生上台用可移动的教具摆放自己创造的连接符号。

师:这位小朋友摆出“>”这符号连接,请你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

生:3比2大,2小,尖的就对着2。

师:请和这位小朋友摆的一样的举手。(班上基本正确)

师:这个符号我们给它取一个名字“大于号”。3>2表示什么意思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

生1:3大于2。

3、认识“<”的教学

师:1和4这个比赛结果可以用>连接吗?大家再动手摆一个符号。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请一名学生上台用可移动的教具摆放自己创造的连接符号。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符号取一个什么名字?

生:小于号。师:小朋友真聪明。我们连起来把1<4读一读。

生齐读。师: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1<4表示什么?

生1:1<4就是1比4小。

生2:4比1大。

4、分“>”和“<”、

A、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

师:“>”和“<”、真象一对双胞胎,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很难区分“>”和“<”?

生1: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尖,小于号;生2:开口朝左大于号,开口在右小于号生……教师对于学生的语言描述只要正确都加以肯定。

师:我们把比赛结果用简单符号表示。小朋友想不想再比赛一次。这次,老师有一个要求,就是将比赛结果用今天所学知识表示。学生再次进行比赛。结束后同桌用数字卡片表示结果。

6、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在游戏中认识“>”、“<”“=”三种符号。在现实生活中,比大小(出示课题比大小)可以用语言来表示,也可以用“>”、“<”、“=”来表示,这种方法既简单又方便。

巩固深化

基础练习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看图填数(课件演示)学生根据题意举数字卡片表示,课件反馈校对。

(2)选择正确的关系符号。形式:课件出示以上题分别写在5架无人驾驶的飞碟身上,清学生从标有“>”、“<”、“=”的小动物中选出符合驾驶要求飞碟驾驶员。学生先独立思考,在逐题反馈。形式是选择正确飞碟顺利起飞。(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1)创设情景,引入象形统计图。

课件演示:森林中3只小猴对着一堆水果正在争吵,小猴甲:三种水果每人分一个,我猜桃子一定不够分。小猴乙:不对,不对,香蕉才不够分呢!小猴丙:你们说得都不对,每种水果都够分。

师:3只小猴争吵不休,小朋友能他们想一好个办法能一眼看清楚这些水果够不够分?

生1:可以把这些水果一个一个对起来看看,就知道够不够分。

生2:我数一数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够不够分。

生……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我们先把这些水果理一理,使小猴们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不够吃,好吗?

同桌学生利用学具将凌乱的水果进行粘贴在卡纸上进行整理,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整理方法。

反馈展示学生的摆放结果。

师:小朋友能能干,合作的力量可真大,通过合作都完成了任务。下面请展示在黑板上的这组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这样整理?

生:我们是把三只猴子竖着排列,一只猴子对一种水果,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梨比猴子多,桃正好分完,香蕉不够分。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真棒!哪些小组和他们整理方法是一样的?

结果有3个组基本一样。

师:我们请第二种整理方法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整理的?

生:我们是把三只猴子横竖着排列,一只猴子对一种水果,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梨有4只比猴子多,3个桃正好分给3只猴,香蕉只有2支所以不够分。

师:这组的整理方法也非常好。有几个组和他们一样呢?(结果有2个组采用这种方法)

在反馈展示中,有个别组把三只猴依据课件里,猴子围坐的方式排列,三种水果别对应在每只猴子身边。这种整理就不能较好渗透统计的方法。教师给予重新粘贴。

课堂总结

师:下课的铃声响了,我们这节课也快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大家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学会了整理水果。

生2:我认识了>。

生3:我也认识了>。

生4:我还认识了“>”、“<”、和“=”。

生……

【反思升华】:

本节课的教学《比大小》内容是做了调整后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本,教材把认识“>”、“<”、“=”汇总到一节课进行教学,并渗透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在教学中老师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重新整合,所以,这堂课中给人感触最深的就是通过游戏引出知识点,再游戏贯穿于知识的建构,最后由游戏式的动手操作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统计知识的渗透。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贯穿始终。

“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本课创设学生“夹弹珠”比赛的活动情景,这样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自己建构数学知识,增加才干。

2、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和“<”非常相似,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这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设计时力求通过几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难点。首先,出现“>”和“<”时,让学生自己通过利用铅笔创造符号的过程,在操作中认识、记忆符号。其次,安排同桌交流识记“>”和“<”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小学数学一上册人教版《比大小》课堂实录及反思

这些环节多角度地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交流、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识记。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教学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3、课堂练习,层层深入。

适当的课堂练习能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高,是课堂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排练习时,主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也注意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既有检查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基本练习,练习设计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展示。比如“飞碟找驾驶员”这组练习题,卡通式的形象再配上克移动的练习形式,大大调动学生练习的情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练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总之,让学生在轻松的练习环境中练习,既注意广度,又深入拓展,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教材中的小猴分吃水果的例题教学,我把它作为应用练习展开。这种安排主要出于对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原因,把它作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体现,不拘泥于教材的设计,体现教师是教材的组织者的角色地位体现出来。设计时以小猴为分吃水果争吵,让学生怎样平息争吵为教学线索展开教学,使教学有了很好的问题起点。学生产生了帮助小猴的意愿,进而积极思考,认真动手寻求答案,既解决问题,又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起到巩固知识,应用生活实际的练习作用。

在看到成功的同时,我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有待于改进的地方。第一,教学语言不够精炼,缺乏数学教师精辟、科学的语言表述能力。游戏的规则表述没有针对这些开学才两周的孩子设计。尤其是单调贫乏的评价语言对低年级孩子的导向性不够。第二、灵活处理教案的机制不够,缺乏课堂调控机制。不能灵活驾驭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况,有带着教案走进课堂的感觉,缺少领着孩子走进课堂的那中驾驭教材课堂教学能力。这节课暴露出的问题我将大胆地在教学实践中改进,借课改这次东风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有一个新的高度。

PPT资源:做幻灯片的图片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