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7
收藏
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目标是:1.理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迁移、分析、归纳发现的学习方法,能正确地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首先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稍复杂分数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多(少)百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课堂学习中,我给予了学生如下机会:
小学数学刘上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教学反思
1.在学习例题之前先复习“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线段图,再复习一些分率句的分析,把知识难点分散化,学生就容易把知识方法迁移到例题中去,使知识螺旋上升。
2.从线段图入手,利用线段图显示相等关系。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进行图文结合分析数量关系,以及题目结构特征。体验分析方法:抓住分率句,找出单位“1”的量和分率,画出线段图。其特征是:单位“1”的量和对应分率是已知的,先求出对应分率的数量,再进行增加,减少的数量计算;问题量是与分率不对应的,可以先求出问题量对应的分率,再用乘法计算。
3.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我提出如下问题:从线段图能否看出哪个量和哪个量比?哪个量是标准量?哪个量是比较量?这样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基本思路。
4.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归类整理,使理解程序化。
根据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理解,为了更好使学生学习百分复合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的归类整理。是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例3)和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做一做第1小题)进行对比整理;是百分数应用与分数应用题的对比整理。通过这样的两次加深对比分析,让学生讨论后再总结,学生的理解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5.注意学法指导,增强练习的针对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和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在探究新课过程中,我采用了两次对比,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迁移学习,让学生懂得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知识。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加强了对比题组的练习,分率句的对比,百分数题目与分数题目的对比,让学生在增强的练习对比中进一步深化知识。
2016中考数学试题精选
《年月日》听课体会
2016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苏教版
中考数学模拟题集(2016)
2016中考数学考点手册:三角形全等的公式
2016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苏教版
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2016)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圆
2016中考数学试题及解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
二年级期中数学试卷(下册)
2015-2016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总结
2016年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2016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加与减课后训练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2016年春期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答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2016
2016中考数学考点指导:几何图形变换的切入点
2016年2016年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米同步检测题
2016中考数学考点辅导:椭圆的面积公式
中考数学答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的四种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2016中考数学考点:理顺解题思路做到快与准
中考数学答题技巧讲解(2016)
中考数学模拟2016:矩形菱形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中试题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后检测题:认识人民币
2016中考数学答题技巧总结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