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4
收藏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导学案
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能确定的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用自己语言表达。
3、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
重点难点:会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空间观念培养,位置相对性。
教学设计思路:感知自身的左和右,借助文具的摆放,使学生会确定物体左右的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物品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内容
课前导入:游戏:前后、上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你经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我用左手干,我用右手干的句式练习表达。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二、自主探究
感知群体
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在全班小朋友中,你能找出第一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是谁?右边又是谁?快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同桌合作,感知群体中的左和右。
说一说,摆一摆:请你像书上的小朋友一样按顺序摆好学习用具。学生动手操作,边说边摆,进一步感悟物体的左和右。
三、进一步探究,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呢?
教师举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学生根据教师设疑,展开讨论。
全班交流。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师生共同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四、实践应用
巩固掌握: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幅图,请你看看小女孩是靠哪边走的,小男孩是靠哪边走的?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观察(第61页第3题)看图判断左右。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同学们各持已见,到底是在哪一边呢?我们亲自来试一度。(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上下楼活动)女同学上楼,男同学下楼,然后交换上下楼。
五、教师小结: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有秩序的走,这样才能减少意外。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评价与反思”中前行
让40分钟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关于数学情境创设的失误
走出数学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误区
改善课堂提问的策略
重新审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双基”训练
数学教学:如何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在“对话”中打磨有效的教学设计
如何引导学生“做”数学
探究学习有效性的分析与思考
做一名有数学素养的教师
捕捉动态生成 绽放课堂精彩
努力实现多种思维的互动
我的一节公开课——谈对统计教学的认知
洗尽铅华,回归自然——新课程改革中的思考
数学的旋律 在学生指尖上跳跃——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校本研究,我们忽视了什么?
例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老教材的教学
动态生成的跟进策略
让数学主动拥抱其他学科
学生的错误 教学的契机
谈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作用和操作艺术
观察课堂 反思教学——例谈教学反思的切入点
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文化的长河中徜徉
潜心研究 准确把握 扎实教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有效性
让数学教学在对话中进行
数学教学中的“反教育”现象刍议
追寻教学的起点
数学课堂:让学生扬起兴趣的风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