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4
收藏
5月19日---20日,我有幸在大连参加了全国绿色教育研究院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绿色课堂杯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展示活动,在这3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全国各地13位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并听了专家报告,及有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收集与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样的文字应用题模式,引导学时理解图意。这次听课找到了这样的佐证,且效果很好。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和专家的精彩报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构建
小学数学绿色课堂杯优质课观摩活动听课体会
四年级数学2017-2018学年下期教学工作计划
新世纪小学数学——惠济基地《等量关系》应用意识答辩记录
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反思总结
培训听课心得 课堂实践作抓手,深度学习韵味长
一年级公开课《读数、写数》说课材料
《解决问题》课后反思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
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一年级数学下册《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读《跨越断层》几何直观章节有感
添薪加水筑成长 ——“绿色课堂杯”学习体会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论述
新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一》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老师期中考试经验交流发言稿
小学数学案例研究 学生的浮躁从何而来?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乐学嘉年华”绿色评价方案
二年级数学老师教学故事 “举手”的小事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反思
新任教师过程性研训心得感悟
《我就是数学》读书心得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师生交往互动思考
小学数学2017---2018下学期达标课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