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4
收藏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计算、探究、讨论、比较等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究,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三、说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例3、例4时,让学生通过自学,根据问题层层深入探究,归纳和判断,得出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计算、观察、发现的方法:在讲解计算法则时,让学生自己算,自己发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合作学习的方法:课程标准引导下的学习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在做习题的时候,让学生合作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表达能力,协作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1、铺垫迁移,生成问题
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列竖式计算,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来,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以去商店买商品为话题,让学生谈买东西、花钱、算帐等生活的事情,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打下伏笔。
2、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探究,明确思路
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独自尝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发挥小组学生集体智慧。
3、巧编练习,逐步优化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能力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的多样性,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向性,解决问题策略
2014年温州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4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上海复旦附中自主招生数学试题
2014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带答案(五)
2008年安徽省中考模拟试题(二)答案
安徽安庆2014届初三(九年级)21校正月联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复习资料
2015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4中考数学:基础题强化提高测试三含答案
河南鹿邑2013-2014学年初三(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
07年湖北省罗田一中自主招生考试试题答案
2014中考数学:基础题强化提高测试五含答案
2014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带答案(五套)
2014中考数学:基础题强化提高测试含答案大全(六套)
2014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带答案(二)
初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初二数学教学论文
2014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带答案(一)
2008年华罗庚实验学校中考数学模拟试题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海淀区07-08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评数学答案
2008年安徽省中考模拟试题(一)答案
2009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08年华罗庚实验学校中考数学模拟试题答案
2008年安徽省中考模拟试题(一)
2008年安徽省中考模拟试题(三)答案
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南京市江宁区2OO8年中考复习第一次质量检测
2014年四川省中江县初三(九年级)一诊数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