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8
收藏
上周二我们学校举行了期中考试,就这次考试简单的谈谈考试的情况:
一、试卷分析
试卷内容覆盖面全,各内容所占比例较合理,符合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教学革新的理念。试题贴近教材,试卷的标准值定值恰当,既关注了双基,又能考察能力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成功喜悦,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教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新理念。题目类型全面,呈现形式多样。试卷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各种知识结合起来编入试题,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熟悉的事务和具体的情境中解题,提高学生解题的兴趣。
二、整体分析
根据学生平时表现,预测本次两个班的平均分大约为75分左右,成绩出来以后,让我们看到了差距,六一班平均分68分,六二班平均分77分。再次翻阅试卷,分析原因,学生对部分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牢固熟练,不理解;其次是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度不够。
三、学生答题情况
第一大题,填空。(21分)做的不好,其中第5、8、10小题错的比较多。第5、8小题是对比例尺的意义和成数的理解得还不够透彻,这点是我忽略了。而第10小题好多学生计算错误或者是忘记带上单位名称.
第二大题,选择题。(12分)。共6小题,期中第6小题错的比较多。主要是考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这题比较难,既不形象又不直观,还因为学生对这方面掌握的不够透彻。
第三大题,判断。(10分)其中第5题学生做错较多,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的区分,对于正、反比例的意义理解的还不够透彻,学生都觉得是一样的,说明强调的还不够,讲的太快没有时间复习。
第四大题,计算。(18分)这一大题分为口算和解比例。口算做的不好,一部分学生因为马虎做错,把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时有错误所以致使后边计算出错。第2题解比例,学生做的整体还不错,相对来说可能是比较简单吧,只有第2小题错得比较多,主要是因为除不尽,得数必须是分数,不好算。说明学生对分数乘除法掌握还不是太牢固,有待进一步巩固。
第五大题,解决问题。(38分)这一大题总的来说做的不好,其中第2、5题错的比较多。第2小题主要是考察学生“比例尺的意义”的运用,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毕竟我们讲得太快,学生还不是太理解。第5小题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学生平时对公式已经比较熟悉了,错误原因在于没有转换单位名称,说明学生还是不够认真,习惯太差。
四、改进措施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从本次试卷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内外下苦功夫,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指导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讲、上课积极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做完作业检查等习惯,教会他们认真审题、认真检查。
2、对题目要全面观察,检查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并要认真指导学生阅读数学问题,能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教给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加强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多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逐步提高。并要及时复习,并充分利用好每次的诊断练习,及时发现不足,查漏补缺。
相信只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他们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的。
初三上期末综合基础复习题
初三数学易错题联系集锦
初三数学专题(六)—圆二
同步题库三正、余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000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卷
初(三)上数学试卷
相交线(一)
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2006年北师大实验区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初三数学综合练习(四)
初三数学综合练习
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模拟试卷(一)
初三数学综合试卷
初三几何--圆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三数学综合试题
初三数学综合练习(三)
相交线(二)
初三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初三数学综合训练二
初三数学阶段测试B卷
初三年级阶段考试(数学)
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
同步题二棱锥
2000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解答
初(三)上数学考试试卷
2006年越秀区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初三数学试题
初三(上)数学期末试题
2006年白云区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初三(五四制)数学期中复习综合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