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1)、六(2)上学期期中数学质量分析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六(1)、六(2)上学...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六(1)、...

六(1)、六(2)上学期期中数学质量分析

2018-04-28 收藏

上周二我们学校举行了期中考试,就这次考试简单的谈谈考试的情况:

一、试卷分析

试卷内容覆盖面全,各内容所占比例较合理,符合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教学革新的理念。试题贴近教材,试卷的标准值定值恰当,既关注了双基,又能考察能力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成功喜悦,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教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新理念。题目类型全面,呈现形式多样。试卷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各种知识结合起来编入试题,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熟悉的事务和具体的情境中解题,提高学生解题的兴趣。

二、整体分析

根据学生平时表现,预测本次两个班的平均分大约为75分左右,成绩出来以后,让我们看到了差距,六一班平均分68分,六二班平均分77分。再次翻阅试卷,分析原因,学生对部分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牢固熟练,不理解;其次是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度不够。

三、学生答题情况

第一大题,填空。(21分)做的不好,其中第5、8、10小题错的比较多。第5、8小题是对比例尺的意义和成数的理解得还不够透彻,这点是我忽略了。而第10小题好多学生计算错误或者是忘记带上单位名称.

第二大题,选择题。(12分)。共6小题,期中第6小题错的比较多。主要是考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这题比较难,既不形象又不直观,还因为学生对这方面掌握的不够透彻。

第三大题,判断。(10分)其中第5题学生做错较多,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的区分,对于正、反比例的意义理解的还不够透彻,学生都觉得是一样的,说明强调的还不够,讲的太快没有时间复习。

第四大题,计算。(18分)这一大题分为口算和解比例。口算做的不好,一部分学生因为马虎做错,把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时有错误所以致使后边计算出错。第2题解比例,学生做的整体还不错,相对来说可能是比较简单吧,只有第2小题错得比较多,主要是因为除不尽,得数必须是分数,不好算。说明学生对分数乘除法掌握还不是太牢固,有待进一步巩固。

第五大题,解决问题。(38分)这一大题总的来说做的不好,其中第2、5题错的比较多。第2小题主要是考察学生“比例尺的意义”的运用,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毕竟我们讲得太快,学生还不是太理解。第5小题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学生平时对公式已经比较熟悉了,错误原因在于没有转换单位名称,说明学生还是不够认真,习惯太差。

四、改进措施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从本次试卷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内外下苦功夫,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指导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讲、上课积极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做完作业检查等习惯,教会他们认真审题、认真检查。

2、对题目要全面观察,检查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并要认真指导学生阅读数学问题,能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教给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加强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多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逐步提高。并要及时复习,并充分利用好每次的诊断练习,及时发现不足,查漏补缺。

相信只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他们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