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8
收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分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三课时的内容。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接触了角的知识,对于直角、锐角、钝角也有了一些了解,本单元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而本节课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认识两种新的角——平角和周角,同时借助角的度数这一要素,明晰这五类角的关系。
二、说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原型学习平角和周角,同时针对我们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这一问题,课上我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及数学语言表述的严谨性。
三、说学习目标
结合我校崇真课堂的教学模式,我认真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预习和观察动态课件演示,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知道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以及锐角与钝角的度数范围,并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这五类角,理解这五类角的关系。
2.结合课件动态演示,认识各类角的形成过程和角的分类过程,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和数学中的分类思想。
四、说学习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中图形与几何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不同的角。
学习难点:理解平角和周角的动态形成过程及五种角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段目标的要求,我采用演示讲解法,通过课件动态演示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
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中体会角这五种角的关系。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以上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设计了个环节。
(一)复习铺垫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道题
区别锐角、钝角、直角,目的是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入手,为学习新知做充分的准备。
(二)预学
通过预学单,学生初步了解: 1平角、1周角的度数以及五类角的关系。
1.什么是1平角?1平角是多少度?
2.什么是1周角?1周角是多少度?
3.举出生活中平角和周角的实例
4.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这五个角有什么关系?
(二)展学
展学这个环节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自我展示、同桌交流和小组讨论。
1、动态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课件动态演示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我展示说出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度数范围。
2、认识平角
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说出平角。提问:1平角等于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观察、交流,得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板书:1平角=180°(这样的设计是帮助学生直观感知角的发展与形成过程,获得新知)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想一想:平角是一条直线吗?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中发现:平角具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是一个角不是一条直线。(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基本思想与基本方式)
3、认识周角
课件动态演示。提问:1周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1周角=360°(学生根据已有学习经验,试着给出周角的定义) 最后让学生思考:周角就是一条射线吗?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发现;周角具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是一个角不是一条射线。(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基本思想与基本方式)
4、探究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这五种角关系。学生可能只会根据它们度数特点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我会适当提示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关系?板书:A.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B.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回答出1周角=2平角=4直角。板书:1周角=2平角=4直角(这个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探究学习,能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练学
本环节主要是结合课本中习题进行练习。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1、课件出示基础练习,分一分,填一填(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目标一的达成程度)
2、我是聪明小法官,教师口令,集体出示手势判断(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目标二的达成程度)
2、第3个练习是寻找生活中的角。(设计意图:认识角并能在生活中找出这些角,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思想)
(四)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我这样设计板书:力求做到中心突出,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便于增强学生记忆,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中考数学备考:中考数学复习查缺补漏9建议
数学:综合题训练“拉升”中考成绩
初三年级数学新知识:把所学知识系统化
中考数学考试:十大常见解题方法
中考数学复习:冲刺准备的四种能力
中考数学填空题解法二:特例法(含例题解析)
中考学习数学必备:学好数学的几个小方法
中考备考: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及方案
中考数学高效复习:优化题目 活学活用
2013中考数学选择题 观察猜想得出结果
中考数学填空题解法七:图解法(含例题解析)
中考数学答题策略 复习策略齐分享
中考数学填空题解法三:数型结合法(含例题解析)
中考数学解题技巧大全:数学填空题的特点
中考数学考试典型10大解题思路及方法
初中数学提高学习方法:解题重质又重量
中考数学指导:中考数学不难,“记”是关键
中考数学填空题解法六:构造法(含例题解析)
中考数学重中之重 提分参考高分经验
中考数学填空题解法四:猜想法(含例题解析)
中考数学填空题主要题型及解法 以能力为立意
中考数学填空题解法一:直接法(含例题解析)
中考数学解题技巧大全:填空题的题型分类
中考数学检验答案的常用十一方法
初二数学避免两极分化 学好数学三部曲
初三期末考试临近 数学期末复习准备“错题本”
中考数学高分经验:打捞基础 稳步提升
2013广州中考数学复习:依标据本 构建知识网络
初三数学备考把握“三课”:概念课 习题课 复习课
初中数学复习:中考复习策略与答题策略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