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9
收藏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还有两个多月就要中考了,多数学校的初三数学课已经进入了总复习阶段,除了在校跟着老师进行复习外,课余时间学生自己在家应该怎样复习,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回归课本,系统复习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有些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所以我建议通读初中各年级的数学课本。学完初中数学并做了各种各样的题后,再回归课本,从概念的引入和表述中,并联系它在解题中作用,我们更容易把握住概念间的联系;从公式的推导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并联想公式定理及其证明方法本身在解题中应用。我们更容易体会到这些应用的必然性,提高我们用公式定理解题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总之,重读数学课本,可帮助我们夯实基础,强化解题思路的方向感。
阅读过去作业和考卷上做错的题
多数初三学生都会有一本错题本,里面记录着平时作业或测验中曾经做错的题目,复习时应该抽时间把错题本上的题目再详细地一道一道地看一遍或者做一遍,自己曾经犯错误的地方,往往是自己薄弱的地方,仅有当时的更正是不够的,复习的时候还应当进行强化训练。
有选择地做题
在学校老师会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做整套的模拟卷,那么在家里,就没有必要再做一整套的模拟卷了,可以有选择的做一些题目,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以下三类题做。第一类是初看还没有解题思路的;第二类是最近做错的;最后一类是自己以前做得比较慢的。这三类题往往是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地方。因此,要认真做,做完后,还要从数学思想方法上进行总结,它的解法中用到了初中数学中的哪些数学思想?一道题的解法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往往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明了方向。通过挖掘一些题的解法中的数学思想,我们就会形成一类问题的解题理念,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不要死记硬背
同学们都知道,学习数学不能单靠记忆。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记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所有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所以要加强对数学知识理解,同时学会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题策略和方法。因此,要学会自己读懂题目,自己想出解题方法,还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否正确。解题时不要想老师是怎样讲的,而要想应该怎样做。
认真对待老师讲过的有难度的题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参加这样的考试,并且如愿考上自己中意的高中,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所以我们在复习中不能偷懒,要认真的完成题目的解答。特别是当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知道了一些较难题目的解题思路时,课后还有必要动手写出解答过程,可能在完成解答的过程中还会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样就有助于对题目的理解。另外学会正确书写、完整表达自己的解题过程也很重要,特别是几何的证明过程。
北师大版七上3.1 用字母表示数3
北师大七上2.12计算器的使用2
北师大版七上1.3几何体的截面2
北师大七上2.12计数器的使用1-中小学课件站
北师大版七上1.3 截一个几何体1
北师大七上1.4从不同方向看5
北师大版七上 2.9 有理数的除法ppt
北师大七上1.4从不同方向看2
北师大七上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
北师大版七上 2.8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2
北师大七上1.2展开与折叠1
北师大版七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PPT2-中小学课件站
北师大七上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北师大版七上3.1 字母能表示什么2
北师大七上1.2正方体长方体折叠flash
北师大版七上3.1 字母能表示什么7
北师大版七上1.3截一个几何体3
北师大版七上3.1 字母能表示什么6
北师大七上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公开课-中小学课件站
北师大七上2.12计算器的使用3
北师大七上2.12计算器的使用4
北师大七上1.4从不同方向看6
北师大版七上2.5 有理数的减法2
北师大版七上 2.8 有理数的乘法 公开课
北师大版七上 2.8 有理数的乘法 课件
北师大版七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PPT1-中小学课件站
北师大七上2.12计数器的使用5
北师大版七上1.3截一个几何体flash
北师大版七上 2.8 有理数的乘法
北师大七上1.2展开与折叠2-中小学课件站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