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4
收藏
今天讲的是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算法的理解上了。
讲到怎么计算0.2ⅹ4的结果时,袁昊先说不看0用2乘4得8,再把0添到前面,就是0.8,这个结果很好得到,但是计算过程很难讲清楚,他是说的真心话,但是我觉得他的这个算法更接近竖式,我没有说对错,只是说这就是你的想法。完了!在我这句话的引导下,接下来的两个同学都开始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我赶紧打住,“大家的这个想法更接近竖式,等过几天讲竖式时我们再研究,好么”。孩子们的思路被拉了回来,接下来出现了林紫霞的把元看成角计算,再换算的方法,我把她任命为“林法”,学生有点兴奋:“林法??呵呵。”柴文阳又说出了想加法的方法。我们任命为“柴法”。
书上呈现的还有用图来表示的方法,没有人想到这一种。没关系,我料到了,提前准备了两张正方形白纸。谁能用这张纸来表示一下?有人举手了,我把纸给了最信任的孙慧雅和林紫霞两个人,让孙慧雅先折,结果她把纸折成了8份,一份是0.1,一块橡皮是两份0.2,四个零点2就是0.8.“这一张纸孙慧雅把它看成了0.8,我们应该看成多少呢?”“1”孩子们齐声说,我这时我看了一眼旁边的林紫霞,她把纸折成了4份,思路也不清晰。放弃她们俩的想法,我点了何梦洁,她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她说的正是书上的方法,“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十份,”她对折了一下,但是接下来不知如何折了。我把纸拿过来,来吧,我来折。“看好了,先把纸对折。”我边说边讲,“留出一份把剩下的对折成两份。”听到下面有人说:“老师你真聪明.”“那当然了,不聪明怎么教你们呢”我得意的说,孩子们都以崇拜的眼神看着我。“折好后打开。”怎么是六份!出丑了。“哦,错了,应该是留下一小份把剩下的对折两下分成相同的四份。”我赶紧重新折。“老师你老了”听到有人小声说。我只当没听到。呵呵。把折好的纸贴到黑板上让何梦洁接着讲,等何梦洁讲完的时候我发现闫本威的手举的很高,难道有问题,我让他讲。没想到他站起来说:“老师,雷东远说你老了。”哈哈,同学们都笑了,哎,不能再装没听见了,承认了吧。“哎,老师真的老了,下次请我们年轻的雷东远来折,好么?”“好”大家一笑而过。我们接着研究下面的问题。通过上面的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对三种算法的原理理解的很好。在解决4ⅹ0.3时,学生分别用这三种原理解释了计算结果。但是,但是,还有很多人用袁昊的方法。他们的目光在结果上,还得再教育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解决练一练第2题时,时间就剩两分钟,很多孩子有困难,得再找时间帮孩子们理解。
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4
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模拟试卷25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课件
高三理科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5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课件3
高三理科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6
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3
高三理科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39
高三理科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32
高三理科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37
高三理科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36
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模拟试卷24
高三理科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27
高三理科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38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课件3
高三理科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9
统计课件7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4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综合复习课件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课件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课件2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课件4
高三理科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3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6
高三理科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8
正多边形与圆教案2
集合的表示课件2
高三理科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35
高三理科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34
旋转教案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