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4
收藏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2,单选
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因此可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排除迷惑支的干扰,正确、合理、迅速地从选择支中选出正确支。选择题中的错误支具有两重性,既有干扰的一面,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才能揭露其潜在的暗示作用,从而从反面提供信息,迅速作出判断。
高考理科数学选择题答题套路
理科数学选择题答题套路:剔除法:利用已知条件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理科数学选择题答题套路:特特殊值检验法: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法
1.特值检验法: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例:△ABC的三个顶点在椭圆4x2+5y2=6上,其中A、B两点关于原点O对称,设直线AC的斜率k1,直线BC的斜率k2,则k1k2的值为
A.-5/4B.-4/5C.4/5D.2√5/5
解析:因为要求k1k2的值,由题干暗示可知道k1k2的值为定值。题中没有给定A、B、C三点的具体位置,因为是选择题,我们没有必要去求解,通过简单的画图,就可取最容易计算的值,不妨令A、B分别为椭圆的长轴上的两个顶点,C为椭圆的短轴上的一个顶点,这样直接确认交点,可将问题简单化,由此可得,故选B。
2.极端性原则: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上面,很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一但采用极端性去分析,那么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3.剔除法:利用已知条件和选择支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4.数形结合法:由题目条件,作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借助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经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好处就是直观,甚至可以用量角尺直接量出结果来。
5.递推归纳法:通过题目条件进行推理,寻找规律,从而归纳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四章视图与投影答案
初三数学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练习题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一章证明(二)答案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六章频率与概率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4.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练习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试卷1.5中位线练习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1.3平行四边形的判断练习题(2)
白沙中学2008—2009学年度人教版初三上册数学测试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五章反比例函数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3.1二次根式(第2课时)练习题
初三数学上册试卷-内接矩形求证
2009学年初三数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一章证明(二)试题
初三数学上学期圆的基本性质习题课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六章频率与概率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试卷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测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08—2009学年度初三上册试题数学
中英文中学月考数学试卷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3.1二次根式(第3课时)练习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3.1二次根式(第4课时)练习题
中英文月考数学试卷与参考答案
例析二次根式加减法“三步曲”专题辅导
2009学年安徽省初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卷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1.3(矩形的性质练习题(3)
江苏省苏州市2008—2009学年初三期中测试卷数学
2008—2009初三上册第一次考试题
高碑店市2008— 2009学年度初三数学期中试题
初三上学期数学第一章同步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