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2
收藏
在探究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学生多会联想到将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来计算,可如何分,学生往往会想到两种分法:
一种是由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分成若干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数出三角形的个数,再乘180度,即可得出结果;另一种是由图形内的一个点,为端点,分别与各个顶点相连,划分为若干个小三角形,数出分成的小三角形的个数,再乘180度。
而第二种方法并不准确,计算结果多了一个360度。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出现这种错误,我都会立刻指正、讲解,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明白缘由,在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很容易混淆、迷惑。
在学习了一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实录后,对比之下,我才发现自己在此过程中的不妥之处:急于把正确答案、错误缘由告诉学生,而学生并未能充分理解和接受。
在学生出错时,不要急于指正学生的错误,要把错误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思维中的偏差。
在这个教学实录中,同样,一名学生将一个五边形由中心的一点与各个顶点相连的线段,分成了5个小三角形,结果是5个180度,即为900度,班里其余学生纷纷开始猜测,怀疑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这时,老师并没有直面说明是否错误,而是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这个方法真的不行吗?”鼓励学生思考出现问题的缘由及解决方案。
短暂的思考时间后,提出这个方法的学生,忽然明白了,激动地说:“知道了,减去中间多余的360度就可以了。”
教师便让这名学生继续讲解修改后的办法,在细心聆听了他的思考过程后,许多和这名同学一样困惑的学生也都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我想,学生经历了思考、出错、反思、顿悟的过程,这比单纯的说教,学习效果要好上许多,意义更为深远,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探索学习时,当学生出现了错误,不要急于指正,拉他起来,而是设疑、提问,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深刻反思,鼓励学生自主发现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待着他自己努力站起来。
浙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测试卷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方程课后练习题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学论文
六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问题练习题2016学年
2016年五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方程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同步试题
2016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测试卷(苏教版)
2016年三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单元测试题
2016年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分数乘法
“班班通”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比与比例同步检测题(第二学期)
二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与四边形练习题沪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确定位置练习题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列方程解题随堂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面积随堂检测题第二学期
备战小升初数学模拟练习卷2016年
2016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提能测试题(北师大版)
2016年春季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联考试卷
四年级数学解方程练习题精选(第二学期)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课后练习题
必备的小升初数学知识考点数的整除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同步检测题
如何实现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角同步检测题
2016年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整数和小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测试题(冀教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模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图形的运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