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8
收藏
教材来源: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主题:
第七单元“1000以内数的认识”
适合对象:
二年级一班学生
作业性质:
课后作业
设计者:
主要内容:
一、作业目标:
1、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3、 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4、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使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就解决问题。
二、作业设计:
1、填空。
(1)、一千里面有()个百,一百里有( )个十。
(2)、从596开始,往后数5个数是( )、( )、 ( )、 ( ) 、( )。
(3)、二百二百地数数,数到一千是:二百、()百、( )百、( )百、一千。
(4)、百位的左边是( )位,右边是( )位。
2、写一写、画一画。(1)、目前我国开通运营地高速铁路最高时速每小时三百五十千米。写作:
(2)、在计数器上画出来806这个数。
千 百 十 个 |
3、写数。
(1)、由6个百、3个十、2个一组成的数是( )
(2)、由5个百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
(3)、由1个一、2个十、7个百组成的数是( )
4、估一估图中有( )五角星,通过数有( )个,这个数的个位数字表示( ),十位数字表示( )。
三、评价标准:
根据作业目标学生能达到目标中的前三项为优秀,达到其中的两项为良好。作业设计中的习题第一题能对三题,第二题能做对一题,第三题能做对两题,第四题能做对三个空为优秀。所有题目能做对一半为合格。
四、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
1、评价采用课堂提问形式,教师评价学习成果。
2、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3、学生小组交流,口头评价。
4、小组集中展示,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五、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估计或学生作业情况分析:
此次作业设计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估计有90%以上的人可以完成,但个别题目如第一题的(4)百位的左边是( )位,右边是( )位,学生容易出错。出错原因二年级孩子年龄小判断左右准确度不够。通过作业有一定的难度,给各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检查。
六、补救或改进措施:
此次作业设计是针对学生学习完第七单元的《千以内的认识》的第一课时。作业更基于例题为准,作业在形式上有点单一。在教师评讲或者提问时会照顾不到个别学生的做题情况,针对这一点老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关注学困生,必要时降低难度或要求。给学生自信,达到作业目标中的前三项目标为优秀。最终作业的目的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让优者更优,弱者转强。
《1000以内数的认识》作业设计说明
学生学情分析:
此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过20以内加减、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能体会到数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本节课作业设计是在学习完《千以内数的认识》,根据学习目标制定本节课作业目标。
设计理念:
本节作业设计首先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利用学生最近知识发展区,通过前期“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的基础,利用知识的迁移体会、认识千这个计数单位,认识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其次能结合生活生产工作实际进行估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最后使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就解决问题。
设计目的:
通过此次作业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数学的中大数认识的数学模型,打牢基础知识,更轻松愉悦的学习数学,用数学。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就解决问题。
机会的均等与不等教案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7)
三角形的边教案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轴对称 教案
让我们来做数学教案
七年级上2.4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说课设计教案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生活中的轴对称 教案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11)
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教案
初一上册数学同步练习试题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13)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2.7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三角形的外角和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和数轴
七年级数学上册合并同类项练习题苏科版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1)
相反数和绝对值教案
等式的性质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同步练习:整式的加减训练
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方差公式(6)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8)
认识三角形教案
与数学交朋友教案
2013年七年级数学同步练习试题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10)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