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3
收藏
今天有幸到郑州大学参加《第六届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培训观摩会》,刚好是著名教师牛献礼老师讲观摩课,从他的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
牛老师讲的是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以记数游戏导入,在游戏环节不但台上的学生积极参与,听课老师也都积极记数,十位数只有两秒钟的显示时间,看谁记得多,并将记忆正确的个数标在旁边,顺理成章的导入新课。同学们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学习积极性比较高。牛老师仍以记数游戏的记录情况为例,给出两位同学三次的记数结果,让同学们思考“如果用一个数代表第一个孩子三次记数的整体水平,用什么数比较合适?为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让学生说出用哪个数可以代表第二个孩子三次记数的整体水平,并说出原因,牛老师不断地引导同学们思考和发言,让同学们真正感知“平均数”的内涵。
通过学生的不断叙述,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代表的是整体水平,可以将一组数相加再除以这组数的个数求出平均数即“总数÷个数=平均数”;也可以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更直观,借助动画演示,让学生感知平均数既不可能是一组数中最大的数也不可能是最小的数的真正原因,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继续让学生猜想如果再玩一次,这四次的平均数与前三次的平均数相比会有什么变化,并思考“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牛老师借助动画演示,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变化情况,进而得出平均数的特点:“一个数变化,平均数就会发生变化,平均数很敏感,它与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巩固练习环节,牛老师又结合生活实际,以体操比赛的规则为例,让学生明白为了防止平均数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影响,往往计算平均分时会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这样会比较公平,同时又让同学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这节课,牛老师主要让学生去思考、去想办法,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计算方法、特点,真正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中来。这样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进去,真正让学生动脑思考、大胆参与,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起到了让学习真正发生的作用。
初一数学同步练习之有理数的加减水平测试题
初一整式的加减同步练习
2014年初一数学同步练习之运用公式法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同步练习: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数学同步练习—有理数的减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运算同步练习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练习题
初一数学同步练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及答案
数学4.3角练习题
人教版初一数学同步练习:有序数对精选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数轴练习题
初一数学同步练习:整式及其运算
初一数学上册数轴相关练习题
初一数学同步练习:提取公因式法
数学同步练习:整式的乘除
数学几何图形练习题
初一数学同步练习:绝对值化简求值
七年级数学练习题有理数的乘方
初一数学同步练习:整式的加减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初一数学同步练习:等式的性质达标测试题
初一数学同步练习之整式的加减水平测试题
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同步训练
数学整式的加减练习题
初一数学上册绝对值同步训练
初一数学同步练习:代数式综合测试卷
初一数学同步练习题
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计算题练习
七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七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讲解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