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优秀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数学三年级...

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优秀教学设计

2017-03-15 收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P74例1

教材分析: 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优秀教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笔算乘法和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利用7个例题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由易到难、逐层深入,采用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的难点。

  本节课(例1)主要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探讨每一位数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它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继知识: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和一个因数中间与末尾有0的乘法做好铺垫。例1让学生思考用口算应怎样算,再出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把分步演算的过程放在虚线围成的方框里,然后再简化中间过程,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一位数先乘个位数,再乘十位数的计算法则。而三位数乘一位数,实际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引申和发展,除去因为数位增多,而增加了一些计算上的难度外,算理和计算法则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完全一致。

  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笔算乘法,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笔算乘法中的口算方法和笔算竖式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点,心里不清楚每一步计算是怎样得到的,为什么要这样算?不知道怎么想?但也有个别学生能够理清其中的算理,我就抓住有利的因素,让个别学生的成功引领所有的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笔算乘法的算理算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前两节课学了什么内容?(预设:口算、估算)

是的,我们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我们一起来看看学校图书室借阅新书的情况

(出示图:3个小朋友画画)他们在做什么?

(1)(出示:如果每人画了3个  ,他们共画几个?)

你会解答吗?板书3×3=9(个)

为什么用乘法?对,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出示:如果每人画了10个  ,他们共画几个?)

怎么列式?板书10×3=30(支)

你是怎么计算的?1个十乘3等于3个十,也就是30。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问题,对乘法的意义,表内乘法,以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进行复习,既巩固了口算方法,为笔算乘法算理的理解奠定基础,也体现了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引入新知

(出示:每人有一盒彩笔,一共有几支彩笔?)

1.要求一共有几支彩笔,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我们一起来数数一盒彩笔有几支。(在黑板上贴图 ,看图数,数完后板书12支)

现在你能列式吗?(板书:12×3)

表示什么意思?(预设:每盒彩笔支数12支,有3盒,就是求3个12是多少)

你说得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

2.你能估一估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吗?(板书:≈30支)

你是怎么估的?(板书:10×3)

【设计意图:充分渗透估算意识。】

  三、探究新知

1.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支数,你会计算吗?在听课本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算完以后,可以和同桌轻声交流一下。

2.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好吗?

(1)预设一:乘法分配律口算。

(板书:2×3=6,10×3=30,30+6=36。)

第一步求什么?3个几?(在彩笔图上圈一圈,3个2支是6支彩笔)

第二步求什么?3个几?(在彩笔图上圈一圈,3个10支是30支)

最后一步求什么?

你把23拆成了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分别与3相乘,最后把积相加。

有谁也是用口算来算的?

你们真棒,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

  【设计意图:先让口算的学生说算法,要求学生说清口算每一步的算法,板书口算过程,并与彩笔图相联系,让学生弄明白2与 10从何而来,在数与形的结合中,使学生清楚口算的算理,并为笔算服务。】

  (2)预设二:看图数出来的。

    这种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是啊,如果有8盒、9盒彩笔,难道我们也要一支一支的数?太麻烦了。

  (3)预设三:连加。

(板书:21+21+21=63。)

你是根据乘法的意义,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所以把3个21相加也能得到63。这

种方法可行吗?盒数一多,也会很麻烦。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独立探索中,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4)预设四:竖式计算。

①老师看到有位同学是这样算的。(学生提前板演      )

你怎么想到列竖式的?

②乘法竖式和加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很相似,第一个因数写在上面,

第二个因数写在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乘号写在数位的前面,

短横线用直尺划,积写在横线下面。(边叙述边板书)

第一步怎么算的?用3乘个位的2,等于6。(画箭头)

为什么写在个位上?(板书:6,6个一)

第二步呢?用3乘十位的1,十位上的是1吗?

10乘3,等3个十,写在十位上。(板书:30,3个十)

第三步呢?

把两次的乘积6和30相加,等于36。(板书:36)

还有同学也是列竖式计算的吗?再给我们说说计算的过程好吗?(先用3乘得6,写在个位上,再用3乘10得30,写在十位上,最后加起来就是63。)

还有谁想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我们一起说一说。

  【设计意图: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虽然学生会出现规范的竖式计算,但还是应该另外板书过程化的竖式计算(教材中例1竖式的虚线部分),并注明计算顺序的箭头,才能让学生弄清计算的步骤。突出了6和3的位置,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化难为易,突破竖式计算的难点。同时,也通过让学生个别说、同桌说、再指名集体说计算过程的形式,达到对笔算方法的熟练掌握。】

③看看我们刚才口算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有什么联系么?

老师听明白了,列竖式的方法跟我们口算方法一样,都是先用3乘2等于6,在图中表示3个2支彩笔是6支,再用3乘10等于30,表示3个10支彩笔是30支,最后把30和6加起来,就是36支彩笔了。(边说边指横式和彩笔图,并用线段相连)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未简化竖式再次强化算理,并在图形、口算与笔算之间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在算理形象与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④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板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在竖式计算时,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将中间的步骤省略,在积的个位直接写6,十位写3。(给未简化的竖式添上虚框)

你也能用竖式算12乘3了么?请你像这样(指黑板),在听课本上把竖式列一列,算一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提出可以把刚才分两步的笔算过程合成一步书写,规范竖式的书写,并通过学生的计算,熟悉竖式的计算过程。】

  四、尝试练习

1.用新学的方法算一算。

    3              23              222

  × 2            × 2            × 2

  你是怎么算的? 6是怎么得到的?每个数位上都是4,意义一样吗? 4是怎么得到的?

  预设:学生错例。

检查一下,哪里错了?猜猜怎么会错?

这三题有什么区别吗?

如果我们是用四位数乘一位数,要乘几次?五位数呢?

看来,用几位数乘一位数,就要用一位数分别乘几位数每一位上的数,第一个因数有几位就要乘几次。

【设计意图:3道多位数乘一位数,在不完整的竖式上直接书写积,巩固了笔算乘法的算理和算法。通过3题的比较,渗透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用第二个因数分别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学生错例的展示,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笔算算法的理解。】

2.请睁大你的火眼金睛,辨一辨。

21    对不对?        321  对吗?          33  这一题呢?

× 4    哪里错了?      × 3  哪错了?        × 2  怎么错的?

  804    应该是多少?      324  怎么改正?        46  怎么改?

    【设计意图:低段孩子善于纠错也乐于纠错,其中有书写数位没对齐的错误、有数字看错的题目,也有当做加法算的,让学生先安静判断再指名反馈,及时表扬。】

3.你能把方格里的数填出来吗?

  □2□    最先得到哪个数?(33得9)有不同的想法吗?(9除以3得3)

×    3    接下来确定哪个数?

  □□9    下一步呢?可以填几?因数百位上只要与3相乘得到的是一位数,这些数都能填。

  【设计意图:通过填数的练习,进一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算法,体会计算的过程。】

4.如果我们小朋友每人画3个  ,全年级213人,共画了几个?

在你的听课本上列式计算。一人板演。

为什么这样列式?

列竖式时,为什么要将213写在上面?

算对了吗?

【设计意图:计算课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始终是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解决问题练习,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激励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知识?

你觉得在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在学生总结的同时,教师用规范的语言复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即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再依次乘第一个因数的十位,百位,千位,乘得的积分别写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结构。】

经过我这样修改的设计,教学效果是很不错的。改用多媒体和原来的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且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方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