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论文 通过数图形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老师论文 通过...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老...

小学数学老师论文 通过数图形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017-03-13 收藏

数图形是学生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数图形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有条理地表达过程中发展有序思考能力。 

    对于数图形这样的课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数图形,从无序的数到有序的数,从动手操作实物来数到借助图形来数,从数到算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每一个数的过程过渡到下一个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

一:老师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有序思考,有序思考是指按一定顺序观察、分析和思考,它的优点是不重复、不遗漏,要想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就需要结合教学内容。

  《数图形的学问》是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它不仅是学习统计概率的基础,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作用。属于数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四个领域中“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标中的要求是:结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内,与之相似的课型还有“搭配中的学问”,这一问题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时有过初步接触,“比赛场次”在六年级上册,主要借助解决“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从简单的情形开始,进行有序思考,寻找规律。

《数图形的学问》这节课通过创设了“鼹鼠钻洞”和“菜地旅行”两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把故事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按一定规律数图形,不重复,不遗漏,得到数图形的一般规律,发展学生数学思维。鼹鼠钻洞”这个情境要求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同时,巩固和加深数线段的方法,体会有序的数学思维。“菜地旅行”发学生,培养学生应用新知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并且在画一画的基础上能够看出算式的特点,进而在师生回顾中,总结数线段的条数的计算规律。

  弄清楚这节课的编写过程之后,就很容易弄清什么是有序思考了,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便是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了。

  二:学生的学习不是由老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体验数的过程,理解有序数的意义,体会有序数的必要性,掌握有序数的方法。

从无序到有序,是一种思维的渐进过程。

对于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过“搭配中的学问”,学生会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在课前进行复习检测时,发现一部分孩子在数有多少角时会进行有序的思考。

2、利用生活情境,尝试数。

基于学生已有的基础,利用情景”鼹鼠钻洞“设疑:鼹鼠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你能告诉鼹鼠有多少条路线吗?当学生们给出不同的答案时,老师就顺势要求学生画出示意图。

3、借助线段图,有序数

在画图过程中,用线段来表示路线,用字母表示图上的洞口。借助于线段图数一数,同桌为一组汇报、数图形的过程、方法以及结果。通过互相评价让学生知道数图形要按一定的顺序数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4、联系生活,掌握方法。

  借助于“菜地旅行”问题。设计单程车票。让学生根据前面的经验自主画图,数一数,并跟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数的?无论学生采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都要抓住重点,让学生有序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的数。接着让学生挑战6个站、7个站,并观察算式,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进行计算。

总之,对小学生思维而言,思维的有序性是较为重要的思维品质之一,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智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就的,必须渗透到我们的每一节课,每一个习题中,做到日积月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无序”到“有序”,最终达到水滴石穿的效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