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1
收藏
数和数的运算
(1)数的意义;(2)数的读法和写法;(3)数的改写;(4)数的大小比较;(5)数的整除;(6)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7)四则运算意义、法则、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
(1)数的意义包含的知识点
①自然数、整数;②分数;③百分数;④小数;⑤循环小数。
要求: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掌握自然数、分数、百分数、小数的计数单位,准确说出每个数包含的计数单位的个数,会进行数的分解与组成。认识这些数之间的关系。
(2)数的读法和写法:
①整数读写法;②小数读写法;③分数读写法。
复习的重点是:整数的多位数读写。其中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写是难点。
要求:①正确读写整数、小数、分数。
②由于较大数目的读写比较抽象、枯燥,复习时要借助“分级线“加强指导,另外要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增强趣味性。如:提供现实生活的报道数据,感受多位数与现实的联系,调动学习学习的热情,体验大数目的实际意义,增强学习和应用意识。
(3) 数的改写:
①把一个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②、求小数的近似数
③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
④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相改写。
⑤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不包括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复习的难点是:“改写”与“省略”之间的区别
要求:①复习时侧重对比训练。如:把20098000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在对比训练中体验它们的联系与区别。②改写、互化时注意互化方法灵活性的训练
(4)数的大小比较:
①整数大小比较;②小数大小比较;③分数大小比较;④百分大小比较;⑤整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比较。
复习难点:分数大小的比较。
要求:①掌握比较方法,会比较数的大小;
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每一类数的比较方法之间的联系、区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找规律》教材分析(第3课时)
《找规律》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找规律》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学设计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8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课标解读
《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第4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
《小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找规律》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6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3课时)
《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第3课时)
《找规律》教材分析(第2课时)
《面积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第2课时)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7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第2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