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9
收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理解课标的指导下开展有效的教学。一切的教学都是在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中开展的,那么如何上好一节常规课呢?1. 目标需明确;2. 正确的内容;3.方法要适当;4.活动收放自如。例如:李慧霞老师上的《9的乘法口诀》这节课,实录一:通过端午节赛龙舟这个情景的教学环节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实录二:九九歌再次引起孩子注意学生在教师有序教学下自己编写口诀,轻松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常规教学。整节课教师很直接,常态的教学而是一种非常实在的教学,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
自主、合作、探究有必要,但也不是每节课都能用,我们要根据具体内容,学情教材的安排做到有的放矢不要刻意地追求,本来就会弄巧成绌得不偿失的。例如:崔凯歌老师教的五年级的《三角形面积》一课,就让我们感受到课的朴实和真切。实录三:师: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怎样拼摆出平行四边形,得出等底同高。活动情境引入。师追问:长方形面积如何算?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教师就顺着学生来讲三角形面积的算理,其实这时如果一味叫学生去探究讨论问题,学生很难解决的,教师这时就不要一味的去让“自主、合作、探究;要及时调整方法,帮助学生解惑。假如刻意去表现探究,有时会探不出究,浪费时间,大大降低课堂的效率。
未来的课堂教学方向,教师依然不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师的综合素养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及专业水平,课堂就会更实在、更实效、路漫漫长修远兮,我自上下而求索。
矩形导学案
正方形(一)教案
)教案: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分式方程 教案
频数与频率教案
分式的加减(1) 教案
平均数(二)教案
教案:矩形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菱形的性质(一)教案
16.2.2分式的加减教案
梯形2教案
教案:平均数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案2
分式方程(一)教案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教案
从分数到分式 教案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三)教案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教学设计
1.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矩形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四)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教案
正方形(三)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教学设计
重心 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3)教案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