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9
收藏
小升初数学是学习生涯的关键阶段,为了能够使同学们在数学方面有所建树,下面为大家分享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
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
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
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女生:5×7=35人。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4.要求量=已知量×要求量份数/已知量份数
5.比在几何里的运用:
(1)已知长方形的周长,长和宽的比是a:b。求长和宽、面积。
长=周长÷2×a/(a+b)
宽=周长÷2×b/(a+b)
面积=长×宽
(2)已知已知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的比是a:b:c,求长、宽、高、体积。
长=周长÷4×a/(a+b+c)
宽=周长÷4×b/(a+b+c)
高=周长÷4×c/(a+b+c)
体积=长×宽×高
(3)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比是a:b:c,求三个内角的度数。三个角分别为:
180×a/(a+b+c)
180×b/(a+b+c)
180×c/(a+b+c)
(4)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长度比是a:b:c,求三条边的长度。三条边分别为:
周长×a/(a+b+c)
周长×b/(a+b+c)
周长×c/(a+b+c)
小升初是小学孩子的重要转折点,以上是为大家分享的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希望这些能给备战2017年小升初的同学们提供一定的帮助,预祝同学们在2017年小升初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北师大版四年级《游戏公平》说课稿
2013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3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3年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
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高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13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