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3
收藏
教材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的教学内容是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要求学生在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基础上,探索两、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在三年级,学生就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本节课是对三年级知识的拓展。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两、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出示了四种计算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有尝试多种方法计算的意识。教材的难点重点都安排在课后的试一试,通过练习巩固,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将本节课知识进行拓展延伸,用于解决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论。这节课也为后面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需要处理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教你们认识一种你们从没接触过的东西人造地球卫星。知道它的用途吗?我们无论是打电话、看卫星电视、还是GPS定位都离不开人造卫星。它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是不可估计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卫星运行时间。(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师:(显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时间)大家把黑板上这句话读一遍,将得到的数学信息记下。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源于生活的需要,我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那么2圈呢?5圈呢?可不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告诉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三年级的乘法学的非常棒。我也知道2圈、5圈肯定是难不住你们的。那么假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0圈,你们会吗?(请同学起来回答)
师:同学们,我们没有学过两位乘三位数的乘法,xxx能现在做出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非常的棒。
师:既然这个简单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式没有难倒你们,那么就来个难的吧。(多媒体显示问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谁会列式?(11421= )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
(预设1)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200。
(预设2)我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000。
师:通过同学们估算的答案,我们知道估算就是将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得出的答案。那么谁估算的答案最接近精确值呢?同学们去试着计算一下吧。(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养成计算前估算的习惯。将课堂还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反馈方法,优化算法
师:老师下去走了一圈,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做法,总结出三种算法,呈现出来给大家看看。
先算20圈:11420=2280(分) 11421
再算1圈:1141=114(分) =11473
加在一起:2280+114=2394(分) =7983
=2394(分)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刚刚接触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做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将之前的知识发挥出最大的迁移,自己摸索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式。
师:聪明的同学们运用了多种方法告诉了我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观察一下这些计算方法,你们看看哪种更简便、更快捷呢?
师:同学们异口同声的都选择的竖式计算,那么在用竖式做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数位的对齐。
【设计意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学生最容易犯的就是数位对齐和进位错误的问题,在这步就正好体现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四、总结算法,巩固训练
(一)、师:看看自己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吗,试一试吧!(请学生演板课本P34试一试)
13545 40825
54312 47210
(二)、师:演板的同学已经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呢?(组织学生找到演板学生犯的错误,集体订正。)
(三)、师:总结错误,强化算法
1、 学生在做中间带0的竖式计算时,往往会出现0乘任何数得任何数的现象。
2、 两位数放前面时,学生不知道讲数位多的数放在上面列竖式其实更简单。
3、 进位很容易就会忘记或者上一步的进位加到了下一步,标明进位时数字写太大造成混淆了原来了因数。
四、师:这些错误下面的同学应该也会出现,那么经过我们一起总结出来这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计算要更细心、更准确。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新知识。对于乘数中间有0的算式应强调0的处理,在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通常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集体订正,也会减少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师:学习数学最终都是要将数学运用到生活当中去的,既然今天同学们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法,能不能帮老师解决一下这些问题呢?(多媒体显示问题)
1、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每天要浪费1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 一个月(按31天算)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
2、教育书店购进作文书209本,购进的科技书是作文书的32倍。问购进科技书多少本?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后,还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的。此环节设计两道应用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原本单一的竖式计算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生活性。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课堂总结,课外巩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
(1)把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
取近似数;
(2)将近似数相乘的积作为估算的结果。
2、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1)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课外作业:课本P34页练一练1、2题。
精选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整理二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第三单元
2016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重要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数学教育实践浅论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试题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017年中考数学有理数知识点复习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练习题
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试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时综合测试
北京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同步练习题:《笔算除法》
2016中考数学轴对称关键考点:图形的平移定义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课时综合测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第三单元)
2017年2016中考数学轴对称考点:轴对称图形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试题
趣味数学故事 斗智故事
趣味数学故事 速算小明星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上册《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知识点
精选2016年二年级数学《6的乘法口诀》练习题:上册
必备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锐角和钝角》
沪教版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后练习题:《做有余数的除法》
趣味数学故事 零先生漫游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2、3、4的乘法口诀》
2017年中考数学正负数知识点复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分解
2016年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
《乘法的初步认识》同步检测题:二年级上学期数学
2016年秋季二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训练题:《乘加、乘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