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如何调控幼儿注意力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幼师如何调控幼儿注意力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幼师如何调控幼儿注意力

幼师如何调控幼儿注意力

2016-11-22 收藏

当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调控幼儿的注意力。

1.凝视

当某一两个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时,当班教师可暂时停讲,凝视注意力分散的孩子,或向他摇摇头等。

2.邻近控制

为了使调控信号更加有效,教师可一边讲课,一边走近注意力分散的孩子。

3.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一会儿老师要提问的。”

孩子们为了回答老师的提问,以免因回答不出问题而被批评,往往会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2)“××小朋友你来说一说,老师刚才讲什么了?”

如此直接提问刚才注意力分散的孩子,会让他因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而得到“教训”,今后变得“老实”。

(3)当某个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时,教师装作面向全体孩子提出问题,然后指名让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回答,当他因不专心听讲而无法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地对他和其他孩子进行教育。

4.特殊安排

当某一两个孩子反复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时,教师可以将他的位置安排在适当靠近教师的地方。

5.直接批评

当某个孩子的注意力分散时,教师直接点名批评相应的孩子,起到警示教育其本人和其他孩子的作用。

6.通过“口令”等整顿全班纪律

当超过20%的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时,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达到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回来的目的。

(1)“请你像我这样做。”

教师做出某种动作的同时嘴里说:“请你像我这样做。”然后幼儿在跟着教师做相应动作的同时嘴里回应:“我就像你这样做。”

(2)对答法。

幼儿对教师的口令做出回答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当幼儿东张西望、手脚乱动时,教师可采取如下方式来调控幼儿的注意力:

教师:“小手儿?” 幼儿:“背好。”

教师:“小脚儿?” 幼儿:“并好。”

教师:“小眼睛?” 幼儿:“看老师。”

教师:“小嘴巴?” 幼儿:“不说话。”

教师:“一、二!” 幼儿:“安静。”

教师:“三、四!” 幼儿:“坐好。”

教师:“一、二、三!” 幼儿:“请安静!”

教师:“请安静!” 幼儿:“我安静!”

这些方法能迅速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3)弹奏法。

就是在幼儿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教师利用钢琴弹奏幼儿熟悉的旋律或歌曲,让幼儿随着老师弹奏的音乐做动作或唱歌,其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教育活动中来了。

(4)找眼睛。

当教师发现有的幼儿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不注意听课时,不妨和小朋友们做个“找眼睛”的游戏。“小朋友们,现在老师要来找你们的眼睛,你们仔细看看,老师的眼睛里有没有你的眼睛。”这时,小朋友们就会两眼紧盯住老师。这种方法常常用于教育活动的开始。

(5)“录音”。

当幼儿的注意分散时,教师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你们的小耳朵就是录音机,现在请你们打开录音机准备录音,看谁的录音机最灵。”小朋友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被教师的话吸引过来。这种方法常常用于教育活动中途教师要范唱、范诵或交代某一重要事情。

(6)看口形。

譬如,音乐教育活动中的范唱或幼儿跟唱几遍后,教师要求幼儿看教师的口形跟唱,而教师并不发出声音。在幼儿熟练以后,教师再让小朋友不出声地唱,教师看小朋友的口形。这样做,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幼儿记忆的效果。音乐、故事、诗歌、散文教育活动皆可采用此法。

(7)铃铛铃鼓节奏法。

即幼儿开小差时,教师用铃铛或铃鼓或者用手掌打出一定的节奏,让幼儿用手击掌跟着打同样的节奏,那么,东张西望的幼儿会很快地把视线转移到教育活动中来。

上述7种“口令法”一般都需要多次训练、强化,让幼儿熟念于心方能有效。因此,教师平时要注意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训练,让他们形成条件反射——“口令”喊出即出现相应的行为。

7.表扬他人

当有超过20%的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时,教师还可通过表扬遵守纪律的孩子来达到让所有的孩子认真守纪的目的。比如,教师在混乱的班级中发现有几个特别老实的孩子端坐着听课,这时教师可以对孩子们说:“××小朋友的纪律最好,我看谁能像他一样。”“××小朋友听得最认真了,小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小朋友坐得最好了,两脚并得好好的,一动不动。”“我发现××小朋友表现得很好,一点都不吵闹,我想和他做游戏。”“××小朋友做得真好。他听课认真,还大胆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其他小朋友听了会很快模仿他,继续专注于教育活动。

8.许诺

当班上的多数孩子在教学活动中都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活动后的“好处”来让孩子们控制好自己,专心地听老师讲课。比如,有的老师说:“如果大家现在好好地听课,今天放学时,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朵小红花。”“老师一会儿要给听课认真的小朋友一个五角星。”“如果……老师将……”

9.降音法

当部分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甚至交头接耳,影响了其他幼儿时,教师如果提高声音制止,往往收效甚微;如果突然降低声音,反而会引起幼儿的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列的9种具体的控制幼儿注意力的方法,只是治“标”之法,而非治“本”之法,它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注意力分散状况,只能让孩子们形似“老实”,而不是被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所吸引,所以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方法1至方法6只能让孩子们暂时变得“老实”——一动不动或者装模作样地“用‘眼睛’看着老师”“小嘴巴闭得紧紧的”“小手背得好好的”,但孩子们可能身在曹营心在汉,并没有真正把心思放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上。而方法7仅仅能让孩子们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而变得“老实”。方法8可能会误导孩子们为了教育活动结束后的“五角星”“小红花”等而变得“老实”,但他们并不一定因此而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喜欢当前的教育活动。

因此,我们要努力寻找矫治幼儿注意力分散的治“本”之法,即让幼儿对教育活动本身感兴趣。为此,各种教育活动必须以符合幼儿心理需要的方式来展开,以幼儿的身心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和手段等都要充分关照幼儿的各种需要。唯有这样,教育活动才能变成孩子们发自内心向往的活动,他们被教育活动本身所吸引,才会乐在其中、神情专注。

当幼儿表现出注意力分散的行为时,教师不要认为注意力分散是幼儿的错,更不要对幼儿生气,而要多从自身找原因,努力思考如何改进教育活动方法、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甚至调整教育内容和目标,让教育活动以符合幼儿需要的方式来展开,让每个幼儿在各项教育活动中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各项教育活动中都要有孩子们自我表现的平台,使他们在活动中都能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在活动中都过得很充实,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在每次教育活动中都有所成功和进步,都有成就感。这样,幼儿的注意力分散问题就会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减少甚至消失。

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2-9 谁的小眼睛没有找到我呀

在一次讲故事活动中,李老师将表示故事情节的贴绒画贴在黑板上,便于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大部分幼儿的眼睛都好奇地看着李老师贴出来的贴绒画,但黄勇小朋友的眼睛不仅不看黑板上的图画,而且不停地东张西望,小声说话。

李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后,用温和的语气对全班小朋友说:“谁的小眼睛没有找到我呀?”

大家都不知道李老师说的是谁,此时东张西望的黄勇察觉到李老师说的就是他,于是马上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黑板上的图画上。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