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插嘴的现象十分正常,一般是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表现。不能简单地把插嘴看成学生的恶意捣乱,而是学生渴望实现自我的表现,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被提问的机会不可能人人均衡,有些学生的表现欲望得不到满足之后,情急之下只能“一吐为快”了。 针对学生的插嘴现象需要做出理性的思考,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既要稳定课堂秩序,又不能挫伤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生插嘴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插嘴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如果确实是故意捣乱,就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而如果是因为反应灵敏,迫不及待地把答案说出来,就要考虑如何引导。面对学生插嘴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条具体的策略:
一是充分预设。教师在进行教学实际时需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尽可能地充分预设,这样,在学生插嘴时,就可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应对。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25×44,主要引导学生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是我也预设到学生可能首先会想到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果然实际教学时,出示题目后就有学生插嘴:“这道题可以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这样算步骤更少。”由于有了充分的预设,我在肯定这些学生想法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运用两种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过程进行比较,加深了学生这两种运算律的比较。
二是积极调控。学生在课堂上插嘴常常对问题考虑得并不完备,教师应巧妙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例如,教学一千以内的加减法时,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一个数减去248,小明计算时错把被减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调换了,结果得439,正确的得数是多少?学生阅读完题目后,一位调皮的学生插嘴道: “这个小明真是马大哈,怎么会把被减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调换了,肯定是近视眼,没带眼镜造成的。”话刚说完,全班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此时我虽然很生气,但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等学生笑得差不多时语重心长地说:“小明做题目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回答道:“小明做题时态度不够认真,观察不够仔细。我们可不能像他那样。”教师的适时调控既避免了当时的尴尬,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是善于鼓励。学生插嘴的行为要有意识引导,但对于插嘴时闪现的思维火花却要倍加呵护。教学《倍数和因数》时,有这样一道题:三个连续的两位数相加,所得的和也是两位数,并且是23的倍数,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多数学生都是先列举出23的倍数有哪些,再从这些倍数中找出两位数,最后将这些数进行拆分找到这三个数。就在这些学生发言的时候,有学生插嘴说:“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所得的和就是中间数的3倍,题目中说所得的和是23的倍数,说明中间数就是23,这三个数是22、23、24。”其他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我也不禁鼓起掌来。一个学生的插嘴点燃了全班学生思维的火花。
2014七年级下册数学寒假作业
2014初一数学寒假作业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试题
初一年级第二册数学寒假作业
第二册初一数学寒假作业
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试题节选
2014初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寒假作业
2014年数学初一数学寒假作业及答案
七年级2014数学下册寒假作业
初一寒假作业数学答案
2014年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下册试题
下册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2014
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
初一下册数学寒假作业试题练习
14年初一数学寒假作业
初一2014年数学下册寒假作业
2014年七年级寒假作业数学答案精选
初一第二册数学寒假作业
初一年级下册数学寒假作业
2014七年级下学期数学寒假作业
数学2014七年级下学期寒假作业
2014年初一年级数学第二册寒假作业
七年级2014年数学下册寒假作业
初一下册数学寒假作业练习题:矩形、菱形、正方形
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2014
七年级寒假作业数学答案2014
初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试题精选2014
七年级第二册数学寒假作业
七年级数学下册寒假作业测试题
初一数学下学期寒假作业2014
2014年初一下册数学寒假作业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