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处理好牵与放给计算教学提个醒》经验谈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处理...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处理好牵与放给计算教学提个醒》经验谈

2016-10-28 收藏

2014年2月24日星期一我们的教学要有牵有放,牵放适当,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今天我听了一节“速算与巧算”的计算教学,我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与大家探讨。

老师出示:2+5+8 3+7+4 6+5+5

1+3+9 2+4+6 10+3+10

学生都埋头在做,老师也在很认真的巡视着,当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作完了的时候,老师还在不停的巡视着。大多数学生举手后,老师说:“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方法”。小组说完了老师在集体讲解。

我在想: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似乎在“放”,让学生自由的思考,这样的“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如“牵”的效果好!因为:

1、当第一个学生举手时,我认为老师的注意力不是巡视了,而是让所有的学生都集中注意力,思考:为什么他做得又对又快?

2、大多数学生举手后,老师说的“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方法”,也冲淡了教学节奏,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我想改:

既然“放”的效果不好,我就改成“牵”,也不知道效果会怎么样。

1、老师出示:2+5+8 3+7+4 6+5+5

1+3+9 2+4+6 10+3+10

师:“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老师这时只注意谁做的快而对,当有一个学生做完后,所有的同学停下来,并激问:“大家都没有做完,你怎么这么快啊?”

学生自然会把自己的好方法说出来,可能就会是“找朋友凑十法”。

3、再引导大家试一试“找朋友凑十法”。

这样,学生就会在前后两种不同的方法中比较,真切地体会到“找朋友凑十法”的好。这时的“牵”既鼓励算法“多样化”,又在多样化算法中体验算法的“最优化”,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样改是不是真的好?权当提个醒吧!8:15:40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