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说实话,第一次知道自己要上家长开放日,我心中马上浮现“完蛋”两字。虽然说快上了一年多的数学课了,但心理状态仍然处于赶鸭子上架的时期,不说平时上课且要犹豫思索这个知识点会不会教法不对,这下,让我在各位家长面前上课,我心里还真是颤悠悠的。 在家里备了一节《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反复看了优秀教师的好几篇教案,总觉得脑子里有什么没有理清楚。所幸回到学校,陈老师给我们两位新教师讲解了她的教案,在她的梳理下,我才明白很多知识点设置的方法,很多环节都有它的理由。
那是一篇非常好的教案,我心中一下子就想到,那么好的教案陈老师都和我们分享了,为什么不用呢! 陈老师的班级上家长开放日是前一天的下午,我和另一位老师一起去听了这堂课。这堂课上得非常好,学生举手也很积极。等听完后我心情是澎湃了一会,但马上就开始担忧了。我们班的小朋友能像他们班一样这么配合我吗? 这个担忧在第二天的家长开放日果真成了问题。
那天我刚听完我们班的语文课,孩子们表现都很好,马上就要轮到我上场了我心里面非常纠结。因为他们语文课表现太好,物极必反啊...... 同样的教案,同样的上课方法,但我的应变能力远不如陈老师,在中途甚至差点脱离了上课的环节。更重要的是,孩子和我的配合度很低。这一点让给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在平时上课时不够严谨。
家长开放日结束后,我一直在反思这堂课为什么会失败,明明有这么好的教案,也听过其他班级的这节课了。最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案,然而我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习惯乃至对课堂的理解程度这些都远远够不上。我没有在陈老师教案的基础上进行改变,调整成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程度。 学校里优秀的教师对我这堂课进行评价,其中让我很深刻的是沈老师的一句话,“你的语言指向性不强”,可能学生说了什么给了你灵感,你就跟着他继续说下去,没有一个比较归纳性的语言来总结知识点。
沈老师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一直在反思,但我的反思都只是停留在我自己的程度上,没有更高的观点了,但通过其他老师的评课,和其他老师交流教学,我才会真正看清楚自己的上课的问题所在。
《万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
《有余数的除法》课堂实录
《认识几分之一》课堂实录
《认识平面图形》课堂实录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比大小》课堂实录
《约分》课堂实录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实录
“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循环小数》课堂实录
《长方形周长》课堂实录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堂实录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第几》课堂实录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课堂实录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课堂实录
《认识100以内的数》课堂实录(练习)
《圆的周长》课堂实录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实录
《观察物体》课堂实录
《千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倍的认识》教学实录
《分类》课堂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2)
《6和7的加减法》教学案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