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来时路写在市小学数学中年教师擂台赛之后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回望来时路写在市小学数...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回望来时路...

回望来时路写在市小学数学中年教师擂台赛之后

2016-10-28 收藏

回望来时路 写在市小学数学中年教师擂台赛之后

这两天,有幸观摩了市小学数学中年教师擂台赛的课堂教学展示,真的是颇有感触。围绕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有效提升数学学习能力”这一主题,两天来,来自各县区的13名优秀教师分别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示了“表内乘法口诀的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整理和复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复习与整理”、“小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四节单元复习课。虽然教师们准备的时间不是很充裕,但13堂课却节节透露着执教教师及背后的团队对复习课的理解与思考。

纵观13节复习课,真是八仙过海,各有神通。回顾一下,觉得下面这几点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学习借鉴的。

一、注重查漏补缺,关注学的起点。纵所周知,到了计算教学的单元复习阶段,大部分学生早已掌握了基本算法,但某些题型却会一错再错,因此部分教师只能在“熟能生巧”的自我安慰中无奈地采用“题海战术”,造成师生都苦不堪言的现状。计算课的复习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纠错、改错,真正实现查漏补缺呢?在这次展示课上,檀枫小学的鲍艳艳老师,岱山桂花小学的陆伦军老师善于真正把握学生学的起点。首先他们在课前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了前测和分析,于是课堂上他们就巧妙运用来自于学生的真实的学习材料,从作业、练习中的错误着手,以改错形式重现,通过辨别达到巩固基础,澄清概念,查漏补缺的目的。

我的困惑:无疑,通过教学前测得来的学习材料在计算教学的复习课上是有效的,这一点一线教师都有共识。因此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善于收集和积累来自于学生作业和练习中的错误在复习时进行集中讲评。但有一个问题始终困饶着我:如何在计算教学的复习课中有效缩小学生的差异呢?以“除数是两位数除法为例”,到了单元复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在课堂上重复讲解试商的方法,但班内总有几名学生不能熟练试商?这样的矛盾如何解决更有效?

二、重视系统梳理,优化认知结构。将分散学习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和提炼.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从而加深理解,融会贯通,这是复习课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来自沈家门小学的叶海英老师、嵊泗菜园三小的刘峰红老师都舍得在课堂上花时间,让孩子们通过独立看书、互相交流、小组成员补充等形式,为学生构建美丽的知识树。在课堂上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通过翻阅书本、记忆再现、同伴互助等形式,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通过回顾、疏理、归类,从知识纵向的发展、横向的沟通去形成知识网,做到对知识的理解从分散到集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且学生在展示、交流中,听、说、读、写的习惯也进一步得到培养和提高。

我的困惑:“理”与“练”永远是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主旋律。但要在公开教学中展示学生理的全过程,教师无疑是需要勇气的。我们知道,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果强调了“理”的过程,可能会把“练”的时间和过程挤压,使教师精彩的练习设计无用武之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取……”

三、加强综合运用,提高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板块,口算、估算、笔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算结合,能够互促提高。南海实验学校的黄伟红老师,定海檀枫小学的鲍艳艳老师等都在这一层面上做了精心预设,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计算、观察、思考,不仅有效掌握了口算、估算及笔算的方法,而且有效促进了三算之间的联系与融合。执教“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复习与整理”和“小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的老师们纷纷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进一法”及“去尾法”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运用,良好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算用结合的理念。

我的困惑:“算用结合”是《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一个重要理念。人教版的计算教学几乎都是借助具体的问题解决情境展开,旨在帮助学生理清算理,掌握算法。但这样的安排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以人教版四下年级第一单元四则混和运算为例,以算法为主还是把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作为教学的重难点,相信很多教师都有难以取舍的困惑。但令我意外的是,计算教学新授课中那么强调算用结合,为什么在复习课中好几位教师却只字未提应用?此时不提更待何时?

四、旨在激发探究,拓展学习空间。整理与复习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通过学生有效的练习,切实提高整理与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表内乘法口诀的复习”教学中,三位教师在完成表内乘法口诀整理的任务后,不约而同的把教学设计的目光放在了规律的探究及思维发展训练上。乘法口诀表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有什么规律?9的乘法口诀隐藏着什么秘密?图形、符号都可以表示数,关键在于你是否读得懂?孩子们面对早已熟能成诵的乘法口诀,原来还隐藏着这么多秘密,探究的积极性被深深调动。

我的困惑:不要简单地为算而算,数学课堂应该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含量。复习课更不应该在原地踏步,而应该进行适度的思维提升,但是这个程度如何把握?在这次展示课中,我们也看到,部分教师课堂思维提升不多,特别是优等生,这样的复习课,上与不上差别不大。也有个别教师,过于关注练习的思维提升,使课堂几乎成了优等生的舞台,中下水平的孩子几乎成了课堂的看客。这样的教学庆幸是公开教学,偶一为之,否则无疑会过早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

复习课怎么上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这两天的活动给我不少启示,但仍有困惑值得我去思考和探索,不由想起读过的一篇短文“回望来时路”。是呀,如果数学学习就是登山,那么这些山路我们曾经领着孩子走过,只不过因为时隔太久,孩子们可能已经遗忘了,或者当时有些孩子气力不佳,这些路不是他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是坐着缆车过来的。我们在复习阶段可以带着孩子们回过头去看一看这一路的风景,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回到起点重走一遍。温故而知新,由于视角变了,我们回望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发现。是呀,对于成长的本质来说,爬得多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看到更多的风景。其实,教学亦如此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