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范文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范文

2016-10-28 收藏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范文

66内容提要:数学的学习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兴趣。本文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生活经验、快乐因素、启迪思考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说明了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突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要如何做到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有效地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不能够持久,但是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的伊始就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使注意力的集中得以持久。

1、设计精妙导语,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上课脑力劳动的效率。”精心设计的,饱含智慧火花的教师语言,充满着激情,把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习兴趣。比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因为学生刚学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很容易说出末尾是3,6,9 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老师一句:“你能借助学过的知识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老师真为你高兴,不过我们再认真想一想看,我相信你一定能推翻自己的观点!”寥寥数语,使学生茅塞顿开。既清楚了自己的说法不正确,有鼓励学生重新开始思考,使学习兴趣始终得到保持。

2、利用信息工具,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工具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创设教学情境,就会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时,我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我们的图形王国中,有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它们幸福、快乐地生活着,经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其中,要数“三角形宝宝”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它不知道躲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帮我把它找上来吗?”这时利用课件创设情境,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认证地观察,仔细寻找,“三角形宝宝”让孩子们在童话王国般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走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 利用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有直接联系。因此,要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数学的兴趣,首先要根据他们思维的特点,凭借实物,模型等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引导学生对各种现象进行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例如在教学“有多重”一课时,我让学生做生活中常见的富有情趣的活动:称体重、互相背一背、掂一掂、比一比、称一称等,让学生在每一个活动中亲身体验,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自主形象地感知了重量的大小。借此拉近了孩子们和“重量”这一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的概念的距离。学生的眼里一下子闪现出了亮光。我知道学生们已经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挖掘 “快乐”因素,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和冲突,是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挖掘快乐的因素,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促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学生们往往对于众多的口诀比较麻木,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时,我跟同学做游戏:“全班同学开火车报数,碰到7或7的倍数的不出声,而要以双手击掌代替,看谁说错了,就让谁来表演个节目。”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都兴致勃勃的做起游戏来,孩子们都很用心的在心里数着数,并且仔细的盘算着这个数是不是7或者7的倍数,想好了,才勇敢的做出自己的判断。老实说,这场面既紧张又让人兴奋。于是,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如此有趣的游戏中不断的重复着乘法口诀,不但加深了对口诀的记忆,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从这个简单的游戏中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在游戏中,学生们充分的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并且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情趣;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启发独立思考,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

1、重视直观形象,引导学生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有直接联系。因此,要让学生敢想,首先要根据他们思维的特点,凭借实物,模型,操作和语言的直观,在引导学生对各种现象进行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例如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取出11根小棒,然后向学生提问:“要求者11根小棒怎样摆才能一眼看出是11根?”学生通过实物小棒来亲身感受什么是“凑十法”,怎样才能做到“凑十”。于是,凭着对小棒的感性认识,每一个小朋友的头脑里都深刻的记录下了这一过程。为学生感动脑想提供了平台,使学生在新课程中有了敢想的冲动。

2、优化问题设计,让学生敢思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这些学生的思考。例如借助组织全班学生去看电影这一事件,教师问学生:“如果你们去买电影票,你们会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合乎情理的思考,教师在紧紧抓住这些契机,有意识的将他们引导的数学的思考中去。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考全面,有条理,逐步形成学习兴趣。

总之,一个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我们老师的不懈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在课堂上会被唤起自主学习兴趣,在感知、认知的氛围中想学、会学、乐学,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98098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