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新教师第二次集中培训感想随笔 这次新教师第二次集中培训,我“被选中”去上汇报课。接下来,我就通过对这节汇报课的分析,谈谈我这次培训的收获。
应多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我这次所展示的汇报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中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面对的也是初三学生。而自己作为新教师,对初三学生的了解不是太深入,以及对初三教材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所以这也是让我很头疼的事儿!自己在备课环节,过多地注重本是作为课堂“引导身份”的我该如何去讲解,从而忽略了实实在在作为“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这也导致了我在上课环节,对学生的关注度不高:对问题的设计没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数不多,让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没有好好把握。
在评课环节,李老师也直接指出了我这节课的这个大问题。所以这节课的教训,让我更加明白了“以学定教”的重要性,也让自己对以后的思想品德教学,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多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精挑细选课堂资源,并利用到位
这节课中,我对于课堂教学资源(如材料、图片、漫画、例题等)选取的不是很恰当,而且也不够典型;其次是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比如,我在讲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内容”时,我不是先出示几组图片,导出这些图片“分别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哪一项内容”,而是在对其两项内容讲解完的时候,再出示这几组图片。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把握好我们对事物“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虽然这几组图片很典型,但是我却没有把这组图片利用到位,没能使它们很好地为我的教学服务。
在这次教学设计中,虽然我在讲解环节中,穿插了一些2014年浙江省各个市的中考真题,让学生“小试牛刀”,但是这些问题却不够典型,所以也未必真正起到它的作用。
因此,这也给了我一个提醒;就是在选取材料等课堂资源的时候,一定要“生活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此外还要“放好”这些课堂资源的位置,使其真正为我教学服务,达到预期效果。
应分层次设计课堂问题,注重问题引导
在本节课导入环节,虽然我选取的是学生身边所熟知的事例——“寻找最美舟山人”活动,但是我在承接新课的时候,问题设计的不好。在评课的时候,李老师就直接告诉我,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来问“这项活动,体现了我们舟山市乃至我们国家现在在进行哪方面的建设呢?”。这样的问题承接,既简单明了,又能直奔主题。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老师问出的问题,学生一脸茫然,那这时候需要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分解”,“由易到难”,最终让学生真正明白。所以,李老师嘱咐我们,一定要备“详案”,把问题的设计,自己清晰罗列出来,而且在过渡时,语言尽可能简捷,逻辑关系强。
为期三天的新教师第二次集中培训虽然是“一时”的,但是这次培训带给我的东西却是“一世”的,收获颇多。希望自己以后能真正吸取这些“真实的教训”,让自己尽快成长。
分数的除法速算练习 六年级数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项训练
五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强化练习
五年级简便答题练习 乘除括号混合
一年数学上册《20以内加减法》同步试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递等式计算》强化练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四年级数学上册趣味应用题集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同步试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集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同步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复习题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同步试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模拟试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卷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基础练习
三年级数学 整数乘除法混合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检测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
人教版一年上册数学《11~20数的认识》同步试卷
乘除法混合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上
三年级数学上册计算能力专项训练
小学六年级 一个数除以整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
三年级数学除法口算练习题200道
优等生 五年级混合运算简便算法练习
六年级口算心算 分数除法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质量检测卷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