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案例(含语言设计)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案例(...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小学数学课...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案例(含语言设计)

2016-10-28 收藏

一、 多一些儿童化的语言,多一些幽默化

在教学活动中,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语言的调料,有了它,什么话都可以让人觉得隽永甘甜,轻松愉快。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它的知识系统显得非常抽象概括,直接导致数学课堂学习没有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那样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数学课曾经一时是“乏味”的代名词,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每一个低年级学生,本来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死气沉沉”的氛围只能淹没他们的天性,他们应该在充满激情和趣味的课堂中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自己的课堂语言(这里指课堂评价语言)变得幽默,诙谐,这样,教师的个性也可渗透数学课堂,和学生打成一片,使整个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例如,在教学“妈妈一共买了 8 个苹果,小明吃了 2 个,还剩几个苹果”一题时,一个学生列式计算: 8+2=10 ,他还振振有词地说:“题中有‘一共'就是用加法嘛!”我没有立刻用“对”或“错”来做出判断,而是先表扬他听讲专心,记住了“一共”是表示求和的意思,接着问:“妈妈买了 8 个苹果,吃了两个变成 10 ,反而增多了,那老师买来几个苹果请大家都来吃,明天老师就变成卖苹果的了,为什么呀?因为老师的苹果越吃越多呀!”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个学生自己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并随即修改了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类似的问题也难不倒他了。不难发现,老师一句善意风趣的话语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既达到了指正的目的,学生也不会反感,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谓两全其美。

其实,否定性评价语言的确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教师应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用自己内在的魅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切忌像有些教师一样进行“一刀切”——全盘否定,强迫学生服从“更改答案”这个苍白的“命令”,我们可以允许学生犯错,但对学生的错误,“错”、“这么简单还不会”、“你是怎么听的”这些武断的否定性评价语言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是我们不能使用。自尊、自信是人类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关键所在。低年级学生,虽心理上处于不成熟阶段,但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的一句“你答错了”无疑给他强烈的答题欲望和学习兴趣浇上了一瓢“冷水”,而幽默的否定性评价却是给天真的小学生一种他们乐于接受的正确导向,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人文性的具体体现。

二、多用赏识的眼光、多一些鼓励的语言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一棵小草、每一朵花、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赞赏与鼓励,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案例:

生1:“0”像橄榄球

生2:“0”像 个鸡蛋

师: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善于观察。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肯定性评价语言、忌重复忌拖沓。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例如,对答案完整的学生可赞美他"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真不简单!""你真聪明!"等。例如,我班有位学生,成绩很好,也很聪明。可是胆子特别小,总不爱举手。有几次我见到他想举手又不敢的样子,就点名要他回答问题。当他回答正确后,便立刻表扬他"你的答案非常正确!老师真希望能再次听到你完整的答案。"如此几次之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就变得又大方又积极了。而对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的学生,为人师者千万不能说"你答错了!""不对!""真笨!"等贬义语言。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与"学"氛围,利用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让他们喜欢上这门学科。我还见过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说得比老师还要棒!"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性语言,激发学生更多的热情,更热烈的讨论,引领课堂走向高潮,师生共同享受创造的愉悦。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老师为学生鼓掌,老师与学生握手,老师向学生鞠躬,老师为学生的金点子“命名”(如好的解题思路称为‘某氏法’),师生本平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敬畏、仰视你的学生吧,说不准你的讲台下面坐着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呢!

在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需求激励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则要通过自我激励或者外部激励来完成,缺乏激励就会导致人没有足够的热情和冲劲,做任何事都会变得拖拖拉拉,效率低下,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激励效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否定性评价时,一边要使其明白错误之处,一边还不能磨灭他学习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就是“三分钟热度”。为人师者一定要注意力求学生保持对所学科目的浓厚兴趣,千万不可因一句“你答错了”而造成些教育教学的缺憾:因为激励不够而导致缺乏评价效能。

1. 要饱含对学生的期望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教师对学生存在着积极的,合适的期望,那么,每个学生都能比现在做得好。对答题有失误的学生,不能用“真笨”、“真差”等贬义语言来刺激他,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两题,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你一定能赶上来!”“今天你的作业没能得‘优'但是比昨天有进步,再写认真一点,一定能和××一样得‘优'了。”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与“学”的氛围。

在一次 20 以内加减法口算比赛中,规定 10 分钟完成的题,一个男生一半也未完成,原因是最近家人比较忙,没时间督促他练口算,我找到他说:“其实你的反应是很快的,只是这次你还不太熟练,只要每天加强练习,熟练之后,一定也能算得又快又准,老师相信你能行的,一个星期后我们再比一次,你有信心吗?”他郑重地点点头。再次比赛,他果然进步神速,而且养成了在家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在某种意义上,被评价者认同,比知识的正确性更重要,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长远效果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置于重要评价地位,注重评价语言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在否定性评价语言中,没有指责和嘲讽,有的只是老师殷切的期望,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感悟了。而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结果吗?

2. 用赞美去教育

非洲的巴贝姆巴族,至今保持着一个独特的生活习惯,当族里有人犯错误时,全族老少放下手中的工作,围坐在一起,每个人都要“数落”一件这个犯错人曾经为族人做过的好事,直到“数落”完为止。巴贝姆巴族这种看似离奇的教训人的方式,其实隐含着深刻的教育学原理,更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尝试用赞美的方法去教育犯错误的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当你说他(学生)好时,他才会好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语),试想,如果没有一位伟大的母亲用鼓励话教育儿子,怎么会有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呢?

我让学生观察一幅挂图,然后提一个问题: 9 只蚂蚁抬一只大青虫,还有 3 只在“助威”,有一学生答:“小蚂蚁要把青虫抬到哪里去呢?”“你提了一个别人都想不到的问题,你的问题真独特,能不能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呢?”学生意识到自已提的问题出格了,马上又想出了新的数学问题。如果我们对学生的“错误”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缺乏冷静的思考,缺少赏识性的分析评价,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用赏识与赞美沐浴孩子的心灵,学生的心灵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展露。

其实,课堂评价语言的鼓励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扬长避短”,莎士比亚曾说:“夸奖他事实上并不显著的美德。”要想矫正某人的错误,不妨反过来赞美他的另一面,他才会迎合你的期望,自我矫正。尤其是外人和尊者的肯定,有了别人的肯定,自己的存在就有了充实感。我们的教育前辈也不乏“激励赞美”的高手。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曾留下“三个糖果”的佳话,孔夫子所提倡的“长善效失”流传古今,我们何不从中学习一二,让我们的学生也“扬长避短”呢?

一个不擅长使用大拇指的民族,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悲哀。周弘老师曾说过:“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好孩子需要赏识,而且赏识教育能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抱怨不能改变坏孩子,抱怨反而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自信、学会欣赏他人,更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

三、多用启发性的评价语言

启发、引导性评价语言是教师主导地位决定的,教师的语言不能引导学生思维,这样的语言是干巴的,这样的课必然是无味的。《字母表示数》一课中,柳老师评价了学生用字母b、c表示眼睛的只数、腿的条数的发言后,提问,还有不同的编法吗?当学生编出: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再提问,这两种表示法那种好些?你是怎么想的?启发扩散思维,启发比较思维,启发暴露思维过程,引导思考、交流、比较、选优,体现数学是思维体操的特性。《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初步概括出来后,薛老师提问:把这句话再读一读,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或者有没有新的问题提出来?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三个问题:“相同的数”可以是0吗?;真分数、假分数是不是都可以?“相同的数”可以是小数吗?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发现,解决分数基本性质中相同的数不包括0的难点。难点的突破不是教师告诉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探究发现的,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平等中的首席”,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因学设教 ,启发引导,让学生体验教师的友情。

例如在教授“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教师就让学生们分别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分小组去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几分钟后,小组汇报,一小组说:“我们发现角的两边长的这个角就大,角的两边短的这个角就小。”一部分小组表示赞同,教师首先肯定他们小组同学能够自己动手实验研究,自己得出答案是非常好的。然后评价他们的结论:“不正确!我们现在研究的是角两边的长短比较吗?我们看问题时不仅要看到表面,还要透过表面看出本质!”这时,有的小组高叫:我发现了角的大小和角张口的大小有关系。接着汇报出他们的理由。最后我又问第一组同学“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自己动手试一试好吗?结果他们通过自己的验证同意了别的组的意见。

四、多一些肯定、激励性地语言

激励性评价是激励教育的一种手段。所谓的激励性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给学生以“绶带”,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激励学生不断地大胆尝试,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片段1:曾听过一节一年级的课,那位老师很有亲和力,课堂上的激励性评语热情洋溢。老师上的是“数的认识”,教师出示图片8只小鸡下面是(),很快学生们说出了8这个正确答案,这时还有一位学生高举着手说可以填1。学生们哄堂大笑,老师没有笑话他,请他站起来说说填1的理由:那位学生说:“8只小鸡都在草地上捉虫子,也可以说是一群鸡。”老师竖起大拇指说:“你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很聪明!还能坚持自己的观点,真了不起!”然后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生1:“他观察很仔细,我要向他学习。”生2:“刚才我的同桌很大胆!”教师适时地总结说:“小朋友说得好,观察仔细、听讲认真,才能学得更棒。”

片段2:家长开放日,一位教师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老师第一次从口袋里掏出两捆小棒,第二次掏出五捆小棒,要求根据这两条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学生沉默了一会儿才有几只小手举起来,可能是众多老师和家长的参与,让入学时间还不长的学生怯场了。老师请一位学生回答后,及时评价说:“这位同学能第一个回答问题,真勇敢!”一下子呼啦啦举起了一大片,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评价说:“你能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正因为这个问题的出现,给大家以启发,谢谢你!”激励学生敢提问题、愿提问题,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当发现小组比赛中,落后的小组还能认真完成,老师表扬说:“虽然其他小组都已完成任务,但你们还能坚持把它做完,这组同学很有毅力!”

在这一学期中,由于刚接班,我就比较仔细地观察班级情况,发现班中学生大部分比较胆小害羞。在平时工作中就特别注意鼓励他们,评价时多用“你真能干”“你能行”“这次测验你的拼音识字做得很好,给你一个★。写字还有几个做不出,平时抄写时要动脑筋记一记,好好加油你会更棒!”等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比如,有个姓陆的学生写字老写不好,怎么教也改不好。有一次要进行写字比赛,赛前几天我看到他练得很努力。比赛的作品也写得很认真,与其他学生比还是较差,但纵向比较明显有进步,我就在班上大大表扬他:“今天老师要表扬一个同学——他就是陆╳╳同学。这几天大家有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变化?”有的说:“这几天吃完午餐,我经常看到他在教室里练字。”有的说:“前天在家里我找他去玩,他也不去。”我再说:“今天陆╳╳小朋友给了老师一个惊喜,(展示他的作品)他写字可认真了,姿势也非常端正,你们看他的字是不是比以前整洁美观多了?(转向陆╳╳小朋友)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的字会更美,一定能成为我们班的未来书法家!”然后把他的作品贴在“小小书法家”里,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相信你们也会让老师大吃一惊!”没想到很快在我们班引起了一个写字练字的高潮。下课后经常有学生兴致勃勃地拿着自己写的字来给我看。连平时一写完作业就去玩的学生也在努力练习,然后悄悄地给我批改。看着孩子们满怀期待的眼神,我总是给他们一个满意的微笑,抚摸着他们的头,真诚地说:“写得真棒!老师知道你能行!”“你已经能把笔画写得很工整了,如果能注意它的轻重变化,就能展出了。”“你的字太苗条了,还可以再圆润点,横长些会更美!”这样不仅教学效果较好,而且师生和乐融融学生积极向上,胆小害羞的学生也明显乐观自信了。

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非语言式评价,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激情的拥抱等等。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例如:有一次,在课堂上当我发现一个平时好动的孩子很守纪律时,我会摸摸他的头,朝他笑一笑,以示鼓励,这个时候,这位学生的上课精神会很好。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当小朋友精彩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时,我会情不自禁地与他握握手;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即改正时,我会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