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天十分有幸请到姚柯炜老师给我们评课,对我们的数学课堂给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之名师别样理解数学教学规律
姚老师首先谈到了数学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就是首先是感知新知识、新概念,其次是发现新知,第三是要探索、验证、证明新知识,以及最后的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经常性的忽视探索和发现环节,不是压缩时间就是省略过去,直接进入主题进行新知的证明和应用。这样就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学生记得快,忘得更快。用姚老师的一句话总结就是:“数学教学不能像吃快餐一样,那只会让学生‘吃’的快,‘饿’得更快。”
还有针对两位教师的课,姚老师还提到了教学的评价问题。我们现在一直在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胡雷老师和刘安乐老师的这两节课都有设计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姚老师提到我们能不能把评价的方式方法再改进一点,更加的多样化。例如可以让学生讲、展示、小组交流,组内解决疑难、板书练习等,做题只是其中的一种评价方法。
最后姚老师提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教师要从“演员”向“导演”进行转变,要变成组织者、鼓动着、倾听者。那么问题来了:“谁是演员?”或许我们会说:“学生呗!”那么学生能否当好“演员”这个角色呢?这就必须要教师下大力气进行培训和指导。也就是说教师角色的转变离不开小组建设,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
从姚老师的评课当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教育技能,广阔的教育思想、精湛的教育方法和对教育的满腔热情。但再好的方法都是需要落实来实现,没有落实,方法就只能是空中楼阁。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确实需要对学生进行落实了,很多问题的堆积就是落实没跟上导致的。离期末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会紧抓学生落实这一环节,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让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力求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数》数学教案
迎难而上 突破障碍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重要知识点汇总大全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数学教案
2018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3个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乘法笔算》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对称现象》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三位数的加法》数学教案
语文教研心得 写于课堂教学切片诊断展示之后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近似数》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三位数的减法》数学教案
教研活动心得 课例背后的数学思维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除法笔算》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