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小学数...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新课程下如...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016-10-28 收藏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21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目前我校学生数学成绩整体不很理想,就我所教班级而言,相对于县城学校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摆在我们的面前。下面浅谈我在如何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一些浅析认识和做法。 一、转变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在新课程下,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因此教师要善于自我学习、不断充实、更新自我,使自己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高尚的人格品质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要注意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来主动学习;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学会从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欣赏他们的“闪光”之处,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崇敬之情,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二、培养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人人动脑、动口,让他们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因为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的机会。如我在教学“找规律”时,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一些灯笼,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有两盏被一辆停在门口的汽车遮住了。我提问:“谁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吗?”一个同学说:“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另一位同学说:“可以问站在汽车后面的人”;我并没有阻止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从中引导:“这两位同学的想法很奇特,如果能用数学方法去思考就更好了。认真观察灯笼的摆放,谁能发现出什么规律?”同学们立刻认真思考并按规律说出了答案。

②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尤其重要。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头脑中的已有知识经验被有机整合起来,各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他们通过尝试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从而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了解得清清楚楚。

③当然,学生的学习更离不开充分的合作,因为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分享,共同提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同学间的不同思维方式、思维策略和思维结果,在相互启迪中,重新构建认识结构,正确获取数学知识。同时,在讨论交流中,体现自我价值,了解他人的作用与优势,增进团结,获得学习自信心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关爱留守儿童,转化后进生

①目前,农村家庭外出打工较多,据统计我镇有70%以上学生的双亲或单亲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或寄托给祖父祖母、或寄托在亲戚朋友家;如此多的留守儿童产生了许多的不良效应,他们不爱学习,无拘无束,无人管理,有的甚至转变成后进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制订可行的教学措施,给予这些儿童更多的关爱,要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们,以心暖心,帮他们再次找回学习的热情。

②后进生转化更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转化后进生是我们每个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我认为首先应帮助他们培养自信心,让他们相信“别人行,我也行”。随时发现、表扬他们生活、学习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同时,增强学习的信心。其次,要发挥班级优等生的作用,让他们做差生的“小老师”,帮助后进生完成知识的复习、巩固工作,让后进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心理上战胜自己悲观失望的情绪,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意志。再次,要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双休日等时间给后进生补课。

只有我们重视这部分学生的成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秩序井然,我们的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高。

四、重视预习和复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与能力,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层次进行预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其明白教学内容的大致含义,搞清一些概念、法则等,为进一步学习扫清障碍;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思考更深层次的含义,能模仿课本自编一些练习,甚至借助课外书编制一些拓展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的能力,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也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素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教学成果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并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学完“时、分、秒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谈谈这时你在干什么,还可以请学生记录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了解爸爸妈妈的生活作息时间,你是什么时起床,什么时上学,什么时放学,什么时睡觉,而爸爸妈妈又是怎样;还可以让学生记录最有意义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有效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

六、深入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应随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反思习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课前设计的教案、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数量、发问时机的选择、答问对象的确定、候答过程的调控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经验,才能为下一课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只有了解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使他们的内存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变为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从而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态度,提高教学质量。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