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参赛论文浅谈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范文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优秀参赛论文浅...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优...

小学数学优秀参赛论文浅谈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范文

2016-10-27 收藏

小学数学优秀参赛论文浅谈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范文

【摘要】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课堂提问随心所欲,设置的问题缺乏思考性、启发性,课堂有效性比较低。围绕这些问题,从问题的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差异性和时效性等五个角度来阐述问题的设置,探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问题有效目的启发趣味差异时机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有效性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而当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比较明显。教师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没有针对性,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学生,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点评答问的得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提问,明确目的性

目的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人的实践活动以目的为依据,目的贯穿实践过程的始终。课堂提问是为了课堂教学服务,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习。为提问而提问,不分主次轻重,盲目提问无助于教学,只是分散学生的精力,浪费教学时间,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一节好的课一定是老师对教学的内容有深刻的把握,对教材的意图和知识点的联系能深刻的理会,同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对学生所要达到的效果要有充分的预见。教师在上课前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要有的放矢。教学中能体现明确的目标意识和清晰的思维方向。

比如在教学“分数乘分数”时,在导入部分教师先组织学生复习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比如:“ ×8= ”,学生有上一节课的经验,所以计算起来比较简单和容易。接着再把题目中的整数8改写成分数 ,也就是算式“ × = ”,第一个问题先提问“这个算式和原来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对比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再提问“分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呢?”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这样的提问目的明确,紧扣主题,围绕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了解新知的渴望心理,最终达到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课堂提问,注意启发性

曾今听过这样的一堂课:《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亦说:“平庸的教师只是讲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从古今中外教育家们众多的阐述中,可见教学注重启发性是极其重要的,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的提问一定要具有启发性,要围绕主要矛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切忌提那些“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之类的多余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问在点子上,要问在关键处,要具有启发思考的价值,既不能太深,能不能太浅,太深了学生无从想起,太浅了毫无思考价值,更无启发作用。教师要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不是课堂上灵机一动、偶然发现,而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思维水平,认知结构特点,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在易错处设疑,精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展开思维的翅膀,引向既定的方向。使学生受到启迪,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例题,“公路上测得声音为80分贝,经过绿化带的隔离,噪音降低了 ,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课本提出两种解释,所以老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深刻理解这两种解法的作用,第一种解法打基础,第二种解法是第一种解法的发展,又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打基础。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课堂提问的重点,应着重在解题思路上开展,对第一种解法可以这样启发提问:①要求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先要知道什么条件?②降低了多少分贝怎样求?③怎样求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这样使学生认识第一种解法思路是求出降低的声音,再求现在听到的声音。对于第二种解法教师则可以这样提问:①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②从线段图上看,公路上的噪音为单位“1”,降低了它的 ,现在听到它的几分之几?③80分贝的 是多少?④怎样列出综合算式,〔80×﹝1- 〕〕=80× =70分贝。这样学生认识到第二种解法的思路是先把公路上的总噪音看做单位“1”,求现在听到的声音占总噪音的几分之几,再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显而易见,第一种解法从条件出发综合思路,第二种解法从问题出发分析思路。在学生掌握以上两种解法之后,教师再进行设问:这两种解法哪一种好,为什么?通过例题的启发性提问,学生融会贯通地获取了新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注意趣味性

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无限魅力,强化数学趣味性教学十分重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能让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着眼于知识结构,巧妙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使学生在思索中充满乐趣,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部分的知识是学生在学习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森林中举行运动会,在骑自行车比赛项目中,小猴的车轮是正方形,小马的车轮是圆形,小猪的车轮是三角形的,他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谁先到达终点呢?”提问的同时配以多媒体演示。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样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回忆与联想,又能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思考,引人入胜,使学生投身到情境中解决问题。收获到了知识,更收获到了一份快乐。

再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先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每人只能吃一块饼的四分之三或八分之六或十二分之九,贪吃的猪八戒争着要吃十二分之九,孙悟空也要吃八分之六,沙僧只好拿四分之三的了。同学们说一说,猪八戒、孙悟空、沙僧三个谁吃到的饼最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议“四分之三、八分之六、十二分之九”这三个分数哪个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四、课堂提问,注意差异性

现行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传统工业化社会“大一统”的教育模式。这种“大统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各类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常言道“十个手指有长短”,更何况人的学习水平。如果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都让好的学生回答而忽略学困生,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造成学生的学习的两极分化。在教学时虽然无法为每个学生设计一个问题,但注意提问的层次和梯度,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层次不同的学生,还是可以做到的。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后,教师如果问学困生“圆的面积的怎样推导出来的?”透过一节课的学习,部分学困生也许有一点印象,但是如果要他们表述出来可能还存在着一些的困难。因此对于这部分的学生老师可以直接问“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或“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样提问难度小,他们都能回答出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促使他们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及时表扬他们的进步,使学困生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热情。而对于学友余力的学生,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圆除了可以转化成近似长方形计算,还可以转化成那些我们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即巩固了知识又有所延伸,拓展了学生的能力。

五、课堂提问,把握时机

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疑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而提问的时机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适时,即掌握提问的时机,同时提问时机要结合课堂教学而变化,懂得什么时候该问,什么地方该问,授课时的疑问处、矛盾处、精华处提问,结束时的总结提问。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抓住关键点,提出问题,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的求知欲,积极参与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学生动手测量圆的周长中,用到了滚动法和绕绳法。接着老师出示一个更大的圆,提问①“怎样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呢?”“对于这样测量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会觉得用这两种方法都不方便。②“看来测量的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得想出更好的方法,那你有什么想法?”。使学生发现测量的局限性,并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课堂教学中的精心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又能有效互动,促进学生发展。在师生之间架起交流的桥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2015年1月17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