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节内容9加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6-10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9加几,因此,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教学难点:凑十法的理解及运用
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过无意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三、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穿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从游戏导入。游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从游戏引入,9人男女生混合组与4人男女生混合组,算一算两组的总人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的(三种计算方法)。再通过两次的游戏(9+6,9+8)演示如何进行凑十的。
第二环节:数物结合,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因此把数的计算转化为: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摆一摆得出结果,再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步骤。第一要求学生先按算式摆好,第二移动实物进行凑十,最后得出结果。在摆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之间互评。
第三环节:数形结合,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感悟算法。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从观察直观实物开始的,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让学生把图形和数结合,通过图形的圈画凑成十,算出结果。再次感悟凑十法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互相评议,互相矫正,互相学习。
第四环节:抛去实物、图形的参加,直接进行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依赖实物、图形中走出,自己还会用凑十法算出结果吗?第一让学生填写数的拆分,第二拆分出的数和九凑成十,第三填写结果。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游戏、动手的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011年九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圆专题检测试题
杨浦区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初三数学试卷
九年级数学《数据的离散程度》单元测试卷
2011年苏科版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试卷
湖北省黄冈市蔡河中学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苏科版九年级上周练作业及答案
2011学年九年级上摸底考试数学试题(浙教版)
九年级数学寒假作业一
解直角三角形整章练习及答案(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东城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期末
云阳平湖中学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单元检测题
苏科版九年级上周练二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复习题讲解及测试(含答案)
鄂州实验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二次根式复习课(2)
浙教版九年级上第二章二次函数单元综合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单元测试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测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
白塔寺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旋转》当堂测评(新人教版九年级上)
初三数学第二轮复习练习试卷23
九年级数学上单元试题(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
初三数学第二轮复习练习试卷19
2010-2011朝阳区初三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
2010-2011学年丰台区九年级数学上期末统一练习
洋墩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初三数学第二轮复习练习试卷22
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北京市101中学2010-201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