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的《认识图形的面积》。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认识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初步掌握它们周长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部分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感知面积的含义。
2、过程目标
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
3、情感性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价值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难点: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硬币和剪刀。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
(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程序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新星中学2005-2006学年第二次阶段测试高一数学
2004年上学期三校联考期考试卷(高一数学)
高一数学期中测试
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
苏教版高一数学专项训练(十五套)-新课标[原创]
高一第一学期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四)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上册周考试题5
高一数学同步测试3
2006学年高一数学统一检测试卷
广西南宁上学期高一数学期中考试
宁波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庆元中学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上册周考试题1
高一数学竞赛培训题(二)
苏教版—新坝中学高一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必修2)
2006学年度上学期常熟市实验中学11月份月考高一数学试题
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第二次调研考试-数学试卷
向量与三角综合题选
第三章三角函数高考试题集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上册周考试题2
高一数学练习
高一期未课本基础知识回顾
高一数学单元检测(4)
扬大附属中学高一数学十一月测试题
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数学试题-新课标
高一第一学期数学期末模拟试卷(一)
0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数学期中试卷-新课标
高一第一学期数学质量调研测试卷(样卷)
高一数学同步测试2
苏教版江苏省海安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数学期中调研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