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一、说教材
年月日”之“24时计时法”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通过鼓励学生收集相关知识的内容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把握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与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换的规律,学会推算经过时间。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教具准备:钟表、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画线段图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方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较轻松掌握24时记时法,时间与时刻的区别,灵活计算有关时间的题目。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从生活导入
1.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进一步丰富感知。
师:这段节目大家熟悉吗?新闻联播什么时间播出? 2、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电视节目预报时间19:00,让学生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3.讲解这种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揭示课题二 探索新知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看钟表演示教具。春节联欢晚会新年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呢?学生回答是12时,这是夜里12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把这一刻称为0时。闭上眼睛想一想,时针一天正好走几圈呢?接着演示时针是怎样走的。提问:这是时针走几圈,是几小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24时计时法?学生练习拨表盘。让学生回答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有什么不同。老师讲解这种用0-12时来计时,而且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的计时法叫普通计时法。(板书:普通计时法)。第二种不用加文字说明,只用数字0-24时表示的叫24时计时法。(板书读题:我们今天要研究24时计时法)
[从情境中导入生活化,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因为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用电视上的节目时间创设情境,一方面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明确了方向。]
二、比一比:
1.分组研究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讨论喜欢哪种记时法。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初步了解转换方法。
[“相信自己的学生,别以为他做不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学好的方法”。]
三、互换
1.学习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12时记时法。
2.学习把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四、强化“零时”
利用钟面模型的课件,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感知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建立0时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明确一天中开始和结束的时间“0时”。认识0时是一天的开始,24时是一天的结束,他们就是夜里12时。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对时间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教学信息化,激发学生直观形象思维。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形象思维,且爱好新奇。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变静为动,用活动的钟面,将24时的形成这个难点突破。激发学生发言乐趣。课堂中,课件的使用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特别是那个一昼夜钟面变化过程(随着钟面的变化,夜色星星月亮逐步变淡,太阳慢慢升起,再到夜色星星月亮的过程),学生对这个知识有了深刻的印象。]
五、巩固知识:
通过层层深入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种计时方法,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
青岛版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WORD版(1)导学案
2014秋青岛版数学九上3.5《三角形的内切圆》word学案
2014秋青岛版数学八上2.6《等腰三角形》ppt课件1
2012青岛版九上4.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word教案
2014秋青岛版数学九上2.2《30°,45°,60°角的三角比》word学案
2014秋青岛版数学八上2.6《等腰三角形》ppt课件6
青岛版数学九下第五章《对函数的再探索》word教案
2014秋青岛版数学九上4.6《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word学案
青岛版数学九下《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word教案
2012青岛版九上4.7《弧长及扇形的面积》word教案
青岛版九年级上《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WORD版教案
2012青岛版九上4.3《圆周角》word教学设计
2014秋青岛版数学九上第1章《图形的相似》word全章学案
2014秋青岛版数学九上2.1《锐角三角比》word学案
2014秋青岛版数学九上2.5《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word学案
青岛版九年级上24.4《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WORD版教案
2014秋青岛版数学九上4.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word学案
2012青岛版九上4.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word教案
2014秋青岛版数学八上2.6《等腰三角形》ppt课件3
2012青岛版九上4.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word学案
2014秋青岛版数学九上1.4《图形的位似》word学案
2012青岛版九上4.7《弧长及扇形的面积》word学案
2012青岛版九上4.5《三角形的内切圆》word教案
青岛版数学九下《函数和它的表示法》word教案
2012青岛版九上第2章《图形与变换》word全章学案
2014秋青岛版数学八上2.6《等腰三角形》ppt课件5
2014秋青岛版数学九上2.3《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比》word学案
2014秋青岛版数学八上3.1《分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3
2012青岛版九上第3章《一元二次方程》word全章学案
2014秋青岛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